News

成長路醫同行
不想近視 每晚睡前點散瞳劑

文/黃瑽寧(馬偕兒童醫院兒童感染科主治醫師) 圖/達志影像 (2023/6/19)

 臺灣是近視王國。因此,建議為人父母者從孩子四歲開始,就要主動定期帶他到眼科診所檢查視力。一旦發現孩子近視了,眼科醫師通常第一個建議就是「點散瞳劑」。

 點散瞳劑是一場耐力賽,開始治療後,就每天點眼藥水,好幾年都停不下來,彷彿永無止境。時間一久,父母心中難免懷疑:散瞳劑這樣點,到底有沒有效?是在點「心酸」的嗎?都沒有副作用嗎?

有效安全無副作用

 請大家放心,過去已經有非常多的研究證實:散瞳劑能有效延緩近視惡化,而且安全無虞。

 另一件有趣的事,是今年發表在《美國醫學會雜誌》(JAMA)上的一項研究,顯示散瞳劑不僅能延遲近視惡化,如果在更早期,也就是還沒近視的時候就開始點,甚至能預防近視發生!

 香港中文大學醫院的眼科醫師任卓昇(Dr. Jason Yam),二○二○年就曾發表過一篇研究,證實初期近視的亞洲孩子,如果能每天使用濃度百分之零點零五的阿托品散瞳劑,可以預防視力惡化。

 之後,任醫師想更進一步的證明散瞳劑甚至能預防近視。他邀請三百五十三名年齡四歲到九歲,並且視力正常的健康兒童,加入這項研究。

 這群孩子被分成三組:第一組使用濃度百分之零點零五的阿托品,第二組使用濃度更低(百分之零點零一)的阿托品,最後一組接受生理食鹽水。所有接受實驗的孩子必須每天晚上乖乖的點藥水。

 經過兩年,研究者發現預防性點藥果然有效!那組使用安慰劑生理食鹽水的孩子,有超過一半(一百一十五人中有六十一人,比率約百分之五十三)罹患近視,但第一組的孩子只有不到三分之一(一百一十六人中有三十三人,比率約百分之二十八點四)發展為近視。兩者相比有顯著的差異。

 這項研究目前仍持續進行,研究者希望能長期觀察六年,看看這種預防性點散瞳劑的做法,最終能降低多少兒童罹患近視的比率。

放鬆肌肉抑制近視

 散瞳劑用來治療或控制近視的歷史有幾十年,截至目前的醫學研究報告都顯示「長期使用散瞳劑很安全,沒有出現副作用」。都市孩子白天時從事的各項活動,不論是看書,玩玩具,或使用3C產品,都屬於近距離用眼,此時睫狀肌必須用力收縮,就會誘發近視度數增加。而於睡前使用像上述阿托品類型的散瞳劑,可以放鬆眼睛的肌肉,進而達到治療及抑制近視的效果。

 要知道:近視惡化就像是一去不回頭的列車,一旦啟動,就無法逆轉,而且若成為高度近視患者,會導致更多其他視力問題,如黃斑部病變、視網膜剝離、青光眼和白內障等。雖然許多專家推廣「三十、十、一百二十」,也就是「學童近距離用眼每三十分鐘休息十分鐘,天天戶外活動一百二十分鐘」,但多數父母卻是心有餘而力不足,執行上困難重重,徒呼負負。

耐心能戰勝惡視力

 由此可知,雖然任卓昇醫師的「預防性點散瞳劑」實驗尚未結束,目前並非標準的做法,但對於那些已是初期近視的孩子,當眼科醫師開立散瞳劑治療時,千萬別再有「鴕鳥心態」,拖延又觀望,自認為只是「假性近視」,3C管控一下就能恢復正常,這反而會錯過黃金時間。

 散瞳劑要在近視初期開始使用,就好像要勒住一匹馬,在牠起步的時候就得用力拉韁繩,莫等牠全速奔跑才勒止,屆時三個壯漢也拉不住了。

 我認識一個小孩,從六歲就開始點散瞳劑,一路點到國中,即使在龐大的課業壓力下,目前還能維持良好視力,不用戴眼鏡。

 雖然我明白個人經驗不見得能應用在所有孩子身上,但父母如果能和眼科醫師密切配合,散瞳劑真的是一帖成本極低,又有效延緩近視的良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