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用心理學學習加分
如果週休三日 孩子怎麼學習?
最近社會上討論起是否實施週休三日,因為有些證據顯示週休三日對企業和員工的好處比壞處多。有大學校長順勢說,只要教育部允許,他們學校也可以週休三日。
我問了我的兩個小孩,他們聽到可以週休三日,第一時間的反應都是舉雙手歡迎。
學得久不一定學得好
有些人擔心為實施週休三日,可能必須減少學習時數,而這會對學習成效造成不好的影響。但實際上,一些研究數據顯示,學習時間的長短和學習成效沒有顯著的關聯。「花越多時間學習,能有越好的成效」只是大家想當然耳的迷思。
也有人說,在不降低學習時數的前提下,學生恐怕不能放寒暑假,因為每週少上一天課,會排擠寒暑假的時間。但老實說,對雙薪家庭的孩子來說,寒暑假只是換個地點學習,也不真的有很多時間玩。所以,說週休三日會導致孩子沒有寒暑假,其實是個假議題。
目前不少大學生早就週休三日了,甚至有一些學生是週休四日的。一些有安排的學生,會利用不上課的時間打工或進入職場實習;不過也有一些學生沒特別規畫空閒時間,日子就這麼過去了。
這樣的差異凸顯規畫的重要,如果沒有妥善規畫,週休三日對學習的影響恐怕是弊大於利。
縮短上課時間須配套
先前臺北市政府為了讓小學生歡度兒童節,要求國小有一節課是上課十分鐘,下課延長為四十分鐘。孩子聽到這件事,當然滿心歡喜。
我兒子就讀的國小在校園各處規畫互動式活動,讓學生在這四十分鐘的下課時間也能做點有意義的活動。
現在不少大學把上課時間從原本的十八週,逐步縮減為十六週。減少的這兩週,教師通常會安排一些學習素材,讓學生不必走進教室就可以學習。比方說,可能是去看某個展覽,或是閱讀某些特定主題的資料,然後撰寫讀後報告之類的。
在科技不發達的年代,要幫年紀小的孩子安排學習計畫比較不容易;現在有很多科技輔助的素材,如果能克服操作方面的困難,就可以讓孩子自主學習,學習成效也不會因少上幾堂課而變差。
其實上學這件事情,最重要的是學習人際互動,而不僅僅是學習知識。倘若上學時間縮短了,那就要思考如何讓孩子人際互動的頻率不受到影響,這才是大家最應該思考的。像德國巴伐利亞邦教育廳就在新冠肺炎疫情時期,特別加強課程輔導和安排培養社會能力的活動,以避免「不能到校上課」影響學生的學習。
提升學習動機最重要
實驗學校通常在學期中放一兩週的假,讓學生到校外各地參訪,或是安排一些探索活動。雖然上課時間變短了,但這些做法會讓學生更容易感受到學習的好處,反而能夠提升學習動機。
所以,與其爭論到底學校要不要週休三日,我們更應該把重點放在研究用哪些方法來提升學生的學習動機。而這件事情,應該由教師和學生父母協力完成。
教師可以發揮規畫的專長,學生父母則是利用課餘時間,引導孩子進行這些可以提升學習動機的活動;在孩子返回教學現場時,教師再把活動與課程的關聯串在一起。這就是最理想的安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