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新焦點
想讓身心更健康 打太極效果佳

醫療工作壓力頗大,許多醫護人員會在工作之餘做些運動,甚至組織同好社團,以各式各樣的活動紓解工作壓力。前陣子,在醫院團康室瞥見一群同事整齊畫一的比畫動作,仔細一看,原來他們在打太極拳,懷念之情油然而生。
那是我剛成為大學新鮮人的時候,對各種活動充滿好奇與熱忱;剛好體育課有太極拳班,於是我興致勃勃的報了名,還順便加入社團。不同於公園裡長輩優閒打拳的景象,令我印象最深刻的訓練,是炎夏季節,在校園林蔭下汗流浹背,苦蹲馬步,明明蹲得全身顫抖,卻還被老師提醒要全身放鬆。
時過境遷,現在雖然常常因為工作忙得沒什麼時間運動,卻仍然習慣在日常活動或者走路的時候,潛意識的操作幾個太極拳動作。
傳統武術活躍新時代
在中華傳統武術中,太極拳似乎占了十分特別的地位。知名電影如《少林足球》或《功夫熊貓》,都以太極拳作為終極武術的概念。除了太極拳本身牽涉道教的宗教思想以外,它的「以柔克剛」,似乎也呼應了資源有限或影響力較弱的國家在強權國家夾縫中求生存的生命哲學。
撇開歷史因素,動作緩慢而穩健的太極拳,在全世界漸漸成為日常運動首選。都市化導致人的活動空間受到限制,社會崇尚的運動形態因人口高齡化而改變,以及前幾年新冠疫情影響了人際接觸,在在使可以獨自室內操作的太極拳盛行起來。近十年來,研究太極拳對疾病療效的相關論文與日俱增,甚至有好幾百篇在探討它的效益。
三方面展現顯著功效
太極拳對健康的影響主要有三個層面,包括生理活動、心智功能,以及對新陳代謝疾病的助益。在生理活動上,常打太極拳可大幅提升平衡感,並且降低跌倒的可能;因為它重視身體的腰腿部位,可幫助膝關節炎患者與更年期骨質疏鬆的婦女緩解疾病引起的疼痛。
在心理層面上,太極拳可改善睡眠品質,對失眠、憂鬱症、焦慮症也有一定的療效。不管是健康人或是輕微失智的患者,都能藉由它促進大腦的反應力。
在新陳代謝方面,太極拳對控制高血壓和血液裡的三酸甘油脂、血糖,都有一些效果。甚至還有研究指出,太極拳可以降低糖尿病患者罹患腦中風的風險大約八成。雖然太極拳不一定能取代藥物,但不啻為十分有效的運動處方。
太極拳是否比其他健身運動對健康更有幫助呢?在相關研究中,科學家遴選許多日常運動,試著與太極拳比較:在肥胖與高血壓的控制上,打一小時太極拳與跳一小時廣場舞、土風舞,效果差不多,但小勝低強度的有氧運動。
與同樣受歡迎的瑜伽比較,太極拳對提升膝腿的肌力略勝一籌,但對於平衡感的訓練,似乎是瑜伽更有效果;與奧塔哥運動(由澳洲開發,專門訓練四肢功能肌力)比起來,則是太極拳對平衡感的幫助比較明顯。
各種流派都有助健康
隨著歷史的流變,太極拳產生許多門派,有不一樣的打拳風格:有些重視的是拳路與動作,有些則把氣功融入拳理之中,傳諸後世。事實上,還真的有人比較太極拳中對放鬆身心有效果的動作,以及要挪動腳步以增加平衡感的招數,對於健康的影響差異。很有趣的,不管哪一類型的太極拳,對健康的幫助差異不大。最重要的,應該還是要找到一項可以規律操作,不受環境或外力影響的運動,定時定量的演練,就能夠身強體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