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

善用心理學學習加分
獨立思考能力 從生活探索培養

文/黃揚名(輔仁大學心理系副教授) 圖/達志影像 (2023/3/14)

 在以前,育兒專家提出獨立思考能力很重要,可能會被父母忽略,而在現今這個年代,獨立思考已經被認定是非常重要的能力,也不大有人懷疑。但孩子獨立思考的能力怎麼訓練?我認為身教非常重要,如果父母平時展現獨立思考的能力,更有機會在無形之中引導孩子。

資訊過量 
大腦易忽略思考

 最近,我讀到一些關於獨立思考的好例子,特別想與為人父母的讀者分享。首先,在《逆思維》這本書中,作者提到我們會以「溫水煮青蛙」,說明看似影響不大的做法,長久下來其實對人的影響極大。殊不知,用溫水煮青蛙,青蛙受不了時會馬上跳走,才不會在水溫很高時還留在水中。

 《心適力》這本書的作者則對灰姑娘故事有不一樣的想法。大家都覺得灰姑娘是因為心地善良,才受王子愛慕,進而過著幸福快樂的日子,但是,如果沒有仙女教母幫她變裝,她根本沒有機會參加舞會,人生也不會翻轉。

 如果這兩個例子都讓你有耳目一新的感覺,那你的獨立思考能力看來還有不少精進的空間。不過,這沒什麼不好意思的,因為我們要處理太多事情,大腦為因應過量的訊息,只能想辦法節省資源,而「思考」是要耗費資源的,資源不足的時候,很容易被忽略,一旦忽略成習慣,就越來越不願意思考,而是仰賴一些思考捷徑來處理訊息。 

多多討論 
可訓練決策能力

 不論要培養孩子哪一種能力,「身教」都是最重要的方法。所以,你應該當孩子的模範,在生活中就要刻意展現你是認真思考的。比方說,孩子請你帶他去遊樂場玩,你可以把決定去或不去的過程講出來,讓他知道你聽了他的話以後,考慮了哪些事項,又是因為什麼緣故,做出最後的決定。或是在選擇飯店的時候,你可以找幾個評比重點,然後告訴孩子你的考量,也讓孩子告訴你他的想法,再一起決定。

 除了身教之外,你還可以運用這些方法: 

‧多給孩子表達想法的機會:很多時候,父母習慣命令孩子做事情,並且會覺得自己的方法是比較好的。你的方法可能真的比較好,但是如果長期用這樣的方式和孩子互動,會讓孩子覺得他不必思考,只要照父母說的做就好。所以,你該鼓勵孩子告訴你他為什麼想這樣做,如果你覺得原因合理,就該讓他試試。就算失敗了,對孩子來說,也是很好的學習。

‧在孩子熟悉的角色身上找碴:不論孩子喜歡閱讀或看影片,都應有幾個比較喜歡的角色。故事角色通常有一些性格或做事風格的設定,你可以問問孩子,覺得故事人物的做法合不合理。如果你發現某個角色的做事風格和以往不一樣,可以和孩子討論:這個人不是平常如何如何,怎麼現在用這種方式呢?

‧玩需要策略的桌遊:這可不是要你添購哪一款桌遊。只要用撲克牌,就可以玩一些有策略的遊戲,例如「二十一點」。不論孩子出牌順序先或後,都可以用一些策略來幫助自己贏得比賽。比方說,如果他是後面出牌的,前面的人看起來已經爆點了,那麼即使他的點數不高,也不必冒險再多要一張牌,就能輕鬆獲勝了。

 除了上述方法以外,建議你嘗試在生活中增加一些變化,不要太固定只做某些事情。因為一旦大腦覺得外在刺激沒新意,就容易休眠,也不會想要獨立思考了。所以,帶孩子多做一些探索活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