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

成長路醫同行
腸胃炎兩大病因 彎曲桿菌 諾羅病毒

文/黃瑽寧(馬偕兒童醫院兒童感染科主治醫師) 圖/達志影像 (2023/3/6)

 最近門急診出現很多因腸胃炎求診的小病人,有些人嘔吐,有些人腹痛,當然也有一開始就狂拉肚子的。今天向大家介紹過去這段期間常見的兩個腸胃炎凶手:彎曲桿菌與諾羅病毒。

彎曲桿菌害人腹痛如絞

 各種細菌性腸胃炎當中,有一種的肚子痛症狀特別明顯,甚至痛得被誤認為盲腸炎,就是彎曲桿菌感染。

 彎曲桿菌感染比率,在臺灣細菌性腸胃炎裡排名第二,在美國則排名第一。

 許多人假期旅遊,吃了幾天在地美食後「水土不服」,經常是彎曲桿菌惹的禍。彎曲桿菌的源頭,多是沒有煮熟的雞肉、被汙染的生食及被汙染的飲水,只須吃進五百隻細菌,就能致病。

 彎曲桿菌腸胃炎的好發年齡有兩個高峰:四歲以下的小小孩(因抵抗力較差),以及十六七歲的年輕人(因不乾淨的外食增加)。

免疫力差可使用抗生素

 輕微的彎曲桿菌腸胃炎,可以靠患者的抵抗力殺死細菌,並且補充水分,清淡飲食,不一定要使用抗生素治療。但老人、孕婦或免疫不全者,因為免疫力比較差,如果症狀無法忍受,在抗生素(紅黴素類,如日舒)的治療下,可以加快清除細菌的速度,讓病人提早恢復健康。

 網路流傳預防出國旅遊水土不服的方法,是出國前先準備一瓶家鄉的水,分批分次加入當地的飲用水中,慢慢「馴化」自己腸胃裡的微生物菌落,就不易發生水土不服。這是騙人的,大家千萬別相信這種謠言。避免吃生食,避免喝生水,才是降低旅行時腹瀉機率的正確做法。

 細菌性腸胃炎通常不會全家人都得,所以,如果你的狀況是一家人同時腸胃不適,或班上同學多人又吐又拉肚子,那麼多半是患了病毒性腸胃炎。

諾羅病毒威力強傳播快

 病毒性腸胃炎被暱稱為腸胃型感冒(stomach flu)。這個非正式的名詞泛指輪狀病毒、諾羅病毒等常見病毒引起的發燒、嘔吐或腹瀉。由於病毒性腸胃炎來得快,去得也快,很少留下後遺症,「就像是在腸胃道中發生的小感冒」,是這個自創名詞的由來。

 感染諾羅病毒的人通常會先嘔吐,接著腹痛、腹瀉,幼兒可能伴隨發燒。諾羅病毒的傳染力超強,只要吞下十隻病毒就可能生病,而生病的小孩每公克的糞便竟可夾帶十億隻病毒!其傳染力之強可想而知。

照護重點補水清淡飲食

 諾羅病毒不會感染動物,只會人傳人,是經由糞口或嘔吐物裡的病毒傳染。雖然上過廁所勤洗手可以減少傳播,但這種病毒的傳染力實在太強,加上它不怕酒精,很難藉由洗手百分之百防範。因此,洗手時必須使用肥皂,還要擦乾雙手,環境清潔則使用含氯產品(如稀釋的漂白水)擦拭居家物品,可以降低病毒的傳染力。

 不管你罹患的是彎曲桿菌腸胃炎,或是諾羅病毒腸胃炎,處理方式都很類似,最重要的目標是讓病人不要脫水。喝薄鹽米湯補充水分,吃清淡且少油少甜的食物,搭配收斂糞便的藥物;如果有脫水跡象,就加上打點滴,大概就是最基本的照護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