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握策略親子悅讀
看標題 問問題 教孩子溝通

看到「科學」,您的腦中浮現什麼畫面?
A一群穿著實驗衣,戴上護目鏡的科學家,在實驗室裡做實驗。
B一群小孩在自然教室聽老師講解,並依指令做實驗。
C_________。
其實,科學不僅存在於畫面A和畫面B,更能頻繁的存在於畫面C。想知道畫面C的答案?別急別急,先看看左側的「篇名」、「圖片」和「與圖片有關的文字」,就知道答案了。
要怎麼看,才能只透過「篇名」、「圖片」和「與圖片有關的文字」知道答案?請參考我的「放聲思考」。
一、看標題,斷詞句,問問題。
看第一次:在烘手機下探索科學樂趣
看第二次:在烘手機下、探索、科學樂趣
看第三次:?在烘手機下?探索?科學樂趣?
是誰在烘手機下探索樂趣?
為何在烘手機下?
如何探索?
有什麼科學樂趣?
二、看圖,找答案,問問題。
看第一張:知道第二個問題的答案──因為烘手機的聲音太吵了!
看第二張:知道第一個問題的部分答案──是諾拉。但諾拉是誰?
三、搜尋,讀內文,找答案。
根據以往經驗,與圖片有關的文字說明就在圖片附近。所以不必從第一段第一行開始讀。果真,答案是──諾拉是一名加拿大的小女孩,九歲時就對廁所裡的烘手機很有意見。
您猜到C的答案了嗎?我的答案是:即使是小孩,也可用科學方法解決生活問題,並與大人或專家溝通。
是的,「科學」是一種態度,是一種方法,是每個人都能擁有的。雖然我們同意上述說法,但說實在話,大多時候不容易感受到「它」,甚至常忘了「它」。不過,有《國語日報》,就另當別論!
《國語日報》6版「科學版」不僅帶給我們驚奇,更能鼓舞讀者──讓小讀者相信「雖然年紀小,也有改變的力量」,更讓大讀者看見「放手但陪伴,可帶出小孩的潛力」!
像〈在烘手機下探索科學樂趣〉這篇,我們大人會學到:
‧孩子有問題,別立刻幫忙解決。這不是要漠視孩子的困擾,而是希望大人鼓勵孩子找方法解決問題。
‧孩子探究時,適時提供資源。這裡的資源,或是孩子研究時的保護措施(為諾拉買降噪耳機),或是和孩子討論如何找尋所需資料,例如噪音的判斷依據為何……
孩子的努力,能協助擴大效益。這一點最令大人震撼,尤其是常指導學生參加科展比賽的老師,赫然發現:研究不只得獎,更能產生影響力。當然,我們不只希望自己讀懂文章而有收穫,更期待孩子理解文章重點,向文章中的主角學習。那該怎麼做?
提醒小孩──閱讀時,與自己比對!問問自己:
Q1文中「學習科學的過程」很值得學習,以解決生活中的問題。請依序寫出有哪些過程,並比對自己較忽略的部分。
Q2學習研究者的具體行動,才能提升自己的研究能力。請依時間序,排列諾拉為了解決困擾的研究行動。
Q3好的研究能帶來影響力;諾拉的例子是最佳證明。想想,諾拉的例子讓我們學到要怎麼做才有影響力?
Q4若想向諾拉學習──設計與「噪音」有關的研究,須找到諾拉寫的論文。要怎麼找?請列出步驟並以平板截圖證明。
以上,只要爸媽帶孩子在閱讀後問自己這幾個問題,一來會再次閱讀文章,以掌握細節重點;二來可覺察自己做到哪些,要再怎麼努力。如此,一定能向文本主角學習:學習用科學方法解決問題並與他人溝通。
多知道一點
‧放聲思考(think-aloud)是為小孩示範「如何閱讀」的重要方式。原意是將自己的思考歷程「說」給小孩聽;在這裡,僅能以書面方式「說」給大家看!
‧〈在烘手機下探索科學樂趣〉全文,請點選這裡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