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

掌握策略親子悅讀
看生活版 藉美食享受節慶

文/陳欣希(臺灣讀寫教學研究學會創會理事長) (2023/1/21)

 猜猜我們是誰!

 我們,是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我們,不只是維持生命所需的營養來源,也是啟動視覺、聽覺、嗅覺、味覺、觸覺這五感的便捷小徑,還是人際交流的溫暖媒介,更是文化傳承的智慧大使。

 我們,總是盡責的扮演這麼多角色,只是平時大多靜悄悄的、無聲無息的,唯有在重要節慶時才會扯開嗓子大聲嚷嚷。

 我們是誰?

 是食物,是美食!

 在這喜迎年節的時刻,或前一年的尾巴和新一年的開頭,我們一定要閃亮登場,與君同樂才行。

 既然我們這麼重要,如何帶孩子與我們同樂呢?

 認識我們,裝扮我們,品嘗我們!

 不知道怎麼做?

 趕緊找出《國語日報》這個好幫手。每週三第四版生活版有「食物」的文章。

 為什麼說《國語日報》是好幫手呢?因為它貼近日常生活,而且與「季節、時令」緊密相關呢。

 先利用生活版的文章,考考您對臺灣食物的產季了解多少。

 下面三篇文章的出刊日最可能是哪一天?請連連看。

點選看解答

 我們有保鮮和保存期限,但文章比較不會有「過期」的問題。因此,如果想知道我們哪些夥伴常出現在年夜飯中,給您個提示:能在大年夜出現的夥伴,他們的「名字諧音」或「外形長相」大多能象徵好運。

 節慶時總會在供桌或餐桌上看到的○○究竟是「粄」還是「糕」?過年吃這個有什麼涵義?另外,您可能好奇:○○到底有哪些樣貌,有多少口味?

 這些,都可在閱讀中得到答案!

‧中華民國106年1月25日〈年菜有意思! 諧音討吉祥 正確吃才健康〉

‧中華民國111年1月12日〈客家粄文化Q彈滑口飄米香〉

‧中華民國111年1月26日〈自製發糕 蒸出整年好運氣〉

 如果可以,別只是認識我們,最好還能帶孩子動手裝扮我們:或是擺盤,或是烹煮,或是……

 注意!這時候,主角是孩子與《國語日報》生活版文章,請您在一旁留意孩子的安全,並適時解惑就好,因為生活版文章常是「文圖相輔」的逐一呈現每個製作步驟。

 和孩子一起裝扮我們,雖然花費的時間可能會比您自己動手做多上幾倍,但這只是一開始,有三次經驗後,孩子一定會越來越熟練。況且,在這過程中,可讓孩子更了解我們的營養與美味,也可讓他感受到日常準備餐點的人有多麼辛勞,還能提高他的閱讀理解與生活實踐能力……何樂而不為?

 至於品嘗,也可在閱讀中得到答案?除非想了解他人的品嘗經驗,否則,還是親自體會最好。

 除了認識我們,裝扮我們,品嘗我們,別忘了記錄我們。也許,日後就變成傳家之寶;甚至幾十年或幾百年以後,這樣的紀錄會成為某個時代和某個文化的軌跡。

 歡樂的時光總是過得特別快。您問我:隔一年再同樂嗎?放心放心,不必隔這麼久,因為──一年中有許多重要節慶。不只農曆年節、端午節和中秋節這三大節日,元宵節、清明節、母親節……也是大家常過的節日。況且,每個家庭還有自己的重要日子。

 這些日子都少不了食物。您應該無法想像沒有食物的節慶吧!而且,就像「長年菜」只在春節才會被所有人注意一樣,我們有些夥伴只在特定日子才有出場的機會。

 做好兩件事,就絕不會錯過與我們同樂的好時機!第一、和小孩一起列出自家每年的重要日子;第二、看《國語日報》第四版生活版。

 期待再次同樂的那一天!

《國語日報》生活版「最愛健康日 吃東西學問大」可提高孩子生活實踐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