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

數位時代家人新關係
數位浪潮洶湧 阿媽自在優游

文/劉容襄(臺師大人類發展與家庭學博士、兼任助理教授) 圖/達志影像 (2022/12/29)

 我曾在專欄中提起一本我愛不釋手的繪本──《米爺爺學認字》,這位不因年紀而限制學習的米爺爺,最終讓讀者看見他的學習來自於「愛」。

 今天,我說一則「阿媽版」的米爺爺故事。

 話說今年臺北市一所國小,上下半年各舉辦六次家庭學習工作坊,上半年主題是「編織幸福家」的親職教育,下半年則聚焦在3C數位的「教養新思維」。我在課程中認識許多年輕父母,也包括一名不輕易缺席的阿媽。

陪伴金孫成長
勇闖陌生領域

 「老師,我年紀大了,不大會表達啦!」

 「老師,這些科技我都不懂,你不要介意呵!」

 阿媽總是準時到課,認真的完成每一週的學習單和實作類作業,在課堂中也是客客氣氣的陳述與回應。我後來才知道阿媽的兒子和媳婦工作都很忙碌,於是陪伴孫子女這件事就都落在她身上。

 孫子女年紀還小的時候,阿媽照顧他們生活起居雖然辛苦,但也過得去,可是當他們漸漸長大,阿媽就越來越聽不懂他們口中的「行話」了。

 「我同學都在看小紅書……」「我可以有IG嗎?」「我要打傳說……」

 理當含飴弄孫的阿公阿媽,卻負擔起教養責任。這情況我在臺灣各縣市的講座或課程中已經屢見不鮮。和過去年代相關的事物,阿公阿媽多少可用既有的教養經驗「應付」,不過,當現今數位科技快速成為孫子女的日常生活,阿公阿媽就開始招架不住了。

 「我上個星期有聽老師的話,回去跟孫子說:『你如果功課先做完,阿媽可以跟你玩一個手機遊戲呵!』然後孫子很開心的問:『真的嗎?』又不相信的說阿媽怎麼可能會玩遊戲。我就跟他說,阿媽現在有上一個課,老師要我們回家跟小孩子一起玩手機遊戲。」

 「老師,這個星期我記起來了,孫子玩的遊戲叫做○○○。」

 「我跟孫子說:『老師有說你們在網路上如果看見不認識的人,千萬不可以……還有,手機遊戲如果要你們花錢買東西,要記得不可以亂花;如果你們真的想買,一定要跟阿媽說一聲。老師有提醒……』」

認真實踐學習
贏得愛與感動

 阿媽每次認真的述說她回家和孫子女一起「做功課」的經驗,話一說完,全班都不自主的鼓掌。大家聽見的不是驚喜,而是阿媽一步一腳印認真實踐的愛與感動。

 記得最後一堂課,阿媽默默的站在我後方,當我和主辦單位接洽完,阿媽朝我鞠了個躬:「老師,謝謝你的教導……」我輕拍她的肩:「阿媽,我才要謝謝你,你教了我許多事……」然後,我們彼此交換了一點心得。

 不久前,聽說這群學員捨不得停課,於是自發的聚集一起共學「玩電玩」,我看他們傳來的影片,太有趣了,每一個人都可以讓我想像是他孩子的縮影。當然,我也看見了那位阿媽。

 大家隨跳舞機的音樂擺動身軀,專注、緊張、開心、大笑……我盯著影片中的阿媽,突然發現我看不見她的年紀,只看見她因學習而來的笑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