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

數位時代家人新關係
數位科技融入日常 煨熱祖孫情

文/劉容襄(臺師大人類發展與家庭學博士、兼任助理教授) 圖/達志影像 (2022/9/8)

 坐火車的機會不多,所以我很珍惜,因為總能在車廂中「嗅」到許多家的味道。這回嗅到兩段祖孫情,而且都和數位科技有關,容我引你細細品味。

味道1
阿媽的糊塗
讓愛更清楚

 「乖乖坐好呵!快到時我會過來找你們。」

 媽媽說完話,留下阿媽和小女孩,往另一節車廂走去。小女孩擠過阿媽的坐位,坐在自己的位子上,但還沒坐定就急著打開背包,拿出飲料和麵包。

 「你手擦一下再吃。」

 小女孩沒回應阿媽的話,只是狼吞虎嚥的結束這頓早餐,隨後拿出背包裡的平板,微笑著對阿媽說:「阿媽,我有帶吔!」

 阿媽也不是省油的燈,回答:「帶了也沒用,阿媽不知道密碼。」

 從小女孩的臉上,看不到絲毫失望:「沒關係,我只是說我有帶。」

 我心想:好「懂事」的回應。

 小女孩邊嘗試破解平板的密碼邊說:「阿媽,上次我們玩的○○(遊戲),我好喜歡呵!而且……」阿媽被孫女這麼一提點,也開心的說起那次愉快的經驗。這時孫女話鋒一轉:「阿媽真的不知道密碼呀?媽媽上次不是跟你說了?」

 一旁的我差點笑出聲來:這小孫女不只懂事,還懂心理戰。

 「阿媽真的忘記了,不過,阿媽可以猜一下。你不可以偷看呵!」

 孫女興奮的望著刻意將平板側移一邊的阿媽。不過,想也知道,阿媽一定可以解鎖,呵。

 「阿媽,你好厲害吔!怎麼猜到的?」孫女一臉驚喜,「是不是媽媽上次說的,還是……」

 「阿媽猜的。啊不要再問啦!我們只可以玩你媽媽說的那個,還有……」

 我欣賞這對祖孫「享受3C樂趣」的情景,差點忘了下車。

味道2
平面跨數位
阿公是高手

 車廂某處發出翻動報紙聲,吸引了我的目光。這紙張發出的聲音在數位時代裡,真是悅耳動聽。

 是一名長者在看報紙。我發現他不但看,還畫線並註記(不禁想他是不是參加國語日報社的「讀報教育」或「剪報高手」活動),接下來發生的事更出乎我的意料:他拿起手機對著報紙拍照。原來是在掃描 QR Code 。他讀著螢幕裡的訊息,回頭再寫在報紙上,如此重複好幾次,明顯可看出他在計畫什麼。

 我是好奇寶寶,正想離開坐位上前請教老先生時,他的電話響了。

 「阿公現在快到桃園了,等阿公快到嘉義的時候再跟你說……有呵!阿公有找到你說的那個很好吃的○○,阿公還查到那裡附近還有○○。你要不要帶阿公去……」

 和眼前這位老先生相比,我覺得我「遜」多了。他不只以平面資訊為基礎,還利用數位科技佐證與查找,再回頭修正目前的計畫,他更能善用不同媒介,增進祖孫感情。

 火車一站一站的停停又走走,彷彿人生的不同階段:年紀累積智慧,智慧成為老年的冠冕。

 不同世代有不同的慣用工具;仔細想想,重點真不在用哪種工具,而是使用工具的目的。這兩則故事讓你嗅到了什麼味道?

 我嗅到:阿公和阿媽找到愛孫子的方式,也正以他們的方式煨熱祖孫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