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長路醫同行
孩子常用嘴呼吸 潛藏健康危機
圖/達志影像 (2022/8/1)

造物者為我們設計的鼻子,是最完美的呼吸器官:空氣從鼻腔吸入時,髒東西被鼻毛阻擋,乾燥空氣被黏膜變得溼潤,甚至有一部分細菌和病毒在鼻腔就被殺死,不至於感染肺部。
當必須急促呼吸,或鼻子被捏住,張口呼吸算是讓人類活下來的「雨天備案」,偶爾為之無妨,但如果因為鼻腔的疾病,比如說長期過敏,導致鼻塞,使孩子時常張口呼吸,長年如此,可能造成意想不到的健康危害。
長期張口面部受影響長
長期張口呼吸,會導致孩子的下顎骨發育不良,從外表即明顯可見下巴後縮,加上舌頭位置不正常,更容易形成暴牙。
除此以外,習慣張口呼吸的人,鼻梁和顴骨的形狀也會受到影響,長大後,整個人看起來很沒精神。
張口呼吸也容易引發蛀牙。大家可能不知道,其實唾液是口腔裡重要的「抗菌液」,半夜睡覺時嘴如果能閉合,口水不流失,口腔的壞菌就比較無法滋生;而張口呼吸的人,容易口乾舌燥,不僅無法防止蛀牙菌滋生,口角炎也會頻繁出現。
消除過敏原避免鼻炎
臨床上聽見父母描述孩子張口呼吸,醫生第一件事就是看看病人的鼻子是否暢通。
兒童鼻塞,原因多半是過敏性鼻炎,而這是可以解決的疾病,只要減少家中的過敏原,並且避免接觸環境和飲食中的化學物質,包括二手菸、各種香的煙、塵、黴菌、加工食品、零食、飲料等。用藥方面則須配合醫師開立的低劑量類固醇鼻噴劑,天天規律使用,直到鼻子暢通為止。
腺樣體腫大可先用藥
第二個常見的鼻塞原因,是腺樣體肥大。腺樣體是在鼻咽的淋巴組織,當它腫大的時候,等於是鼻子的「後門」被堵住了,病人也同樣會打呼、鼻塞、張口呼吸。
腺樣體肥大好發於三歲到六歲的孩子,雖然大多數人的腺樣體會在幾年後恢復正常大小,但這段期間如果鼻塞太嚴重,導致睡眠呼吸中止症,也必須介入治療。
輕度至中度的睡眠呼吸中止症,可以先用低劑量類固醇鼻噴劑治療,每天規律使用,有時候會以抗生素治療鼻竇炎、中耳炎等。如果經過三個月的藥物治療仍不見改善,可考慮施行小手術,切除腺樣體。
平時多訓練口腔肌肉
有些孩子能用鼻子順暢呼吸,仍不知不覺的張口呼吸,問題可能出在口腔肌肉無力。父母可帶孩子尋求職能治療師或兒童牙醫的幫助,擬定適合孩子的口腔肌肉訓練計畫。
有一些訓練口輪匝肌的遊戲,平時可和孩子玩,比如:鼓氣抿脣,吹肥皂泡或吹氣球,用嘴脣拔河等。
強化舌頭的力量也是一種方法。和孩子比賽不用牙齒,改用舌頭與上顎壓碎豆腐、布丁、果凍等食物。
以上這些治療,都是父母可以和孩子一起努力的方向,而在等待孩子逐漸改善的這段時間,最不需要的就是父母因挫折而發出的指責:「把你的嘴閉上。」孩子如果做得到,就不會張口呼吸了!反覆挨罵,只會讓孩子自我形象更差,無助於改善現實情況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