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

E世代海歸老爸實戰錄
豐厚孩子勇闖天下的精神資產

文/Mr. 6 劉威麟 (2021/12/20)

 美國知名天才家庭「哈定家族」(The Hardings)最近又傳出新聞,原來,他們最小的孩子才十一歲就被大學錄取了。

 於是,哈定家族正式創下一個紀錄——全家十個孩子都還沒念完小學就「直接上大學」,而且這些孩子真的印證了「條條大路通羅馬」,在各個領域都可以大放異采,他們當了工程師、建築師、軍醫、企業家、音樂家、歷史學家……。

家中成員互為典範

 其實,歐美對於「天才兒童」這種事並非一片鼓掌叫好,早有專家懷疑,天才兒童背後是不是靠某種詭異的「魔鬼方法」養成。

 於是,哈定家族的父母再一次出來回答媒體的質疑,他們輕鬆的說,家裡十個孩子絕對不是天才,也絕對不靠嚴厲的教養。哈定先生和哈定太太如今已送走孩子們,提早放鬆享受空巢期人生。他們笑著說:「其實我們『什麼都沒做呀』,只是維持家族成員的親密感,讓孩子們知道,他們皆是哈定家族的一分子,以哈定家族為傲;偶爾,指著哥哥姐姐鼓勵弟弟妹妹:『看!夢想一定可以成真。』」

享受親密談天時光

 小時候很長一段時間,我住在人煙稀少、冰天雪地的加拿大,除了學校外,我接觸的外人非常少,沒認識太多優秀的同學,更沒被哪位名師教到。不過,我後來的學業成績卻非常優秀,最後也進很好的學校,開創很精采的事業。

 有人問是不是我念的那所高中特別好?回想那段時間,真正影響我最深的,是一家四口經常聚在家裡的客廳,由爸爸帶領聊天。我還記得,每到了聊天時間,壁上的暖爐感覺特別溫煦,腳下踏的那片長毛地毯也特別柔軟,空氣中飄著淡淡香味。

 爸爸都會先分享,他們為什麼帶一家人來加拿大求學,如何努力工作掙錢,如何築夢踏實……,然後我們說出各自的夢想,談到哈哈大笑。每一次,都在充滿希望中解散,回到自己的書桌繼續讀書。

 多年後,我們分別離家去住學校宿舍。臨行前,父母告訴我,我們家並非有錢人家,他們沒留什麼給我,唯一留的,就是過去那一段聊天的日子。

 那段日子為何如此神奇?後來回想,我的父母藉由聊天協助我確立了「我是什麼樣的人」;當我們深深的相信自己是那樣的人,我們就會長得像那個樣子,無畏的爬上通往雲端的繩梯——這就是我父母當年給我出去闖天下的「精神盤纏」,一輩子都花不完哪!

同學彼此相互激勵

 回到故鄉臺灣,我自己的孩子進入本地的公立學校就讀。這間公立學校是全市升學率最高的學校之一,每屆考進第一志願的男女學生皆達百人以上。我經常有機會以家長身分進入這間學校,同時觀察校內的學生。

 我發現,當來自四面八方的孩子們剛入學,並沒人顯得特別優秀,但從開學第一天起,這些孩子就嗅到了一股奇妙的空氣——由於學校培養過無數優秀的學長、學姐,學生也都深深相信自己是在成功的路上,低年級仰望高年級,高年級再仰望畢業的經典模範學長姐……。

 如今大家擠破頭想進「第一志願」,迷思名校的招牌,認為名校可以鍍金。其實真正給孩子鍍金的並不是名校,而是和孩子一起、認真考名校的同學。所以,無論孩子資質如何,人人都有機會早早就「身在名校」,讓成功的未來當下就釘好基樁,即使考試不順利也沒關係,自己已經定型成「那樣的人」,就像哈定家族一樣,成員有工程師、建築師、軍醫、企業家、音樂家、歷史學家……不必入名校,到哪個行業都會非常優秀。

 每個父母都可以建立一個「哈定之家」,每個客廳都可以培養出優秀的孩子;大人怎麼看這個家,孩子就怎麼看待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