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

E世代海歸老爸實戰錄
參加國際賽 鼓勵孩子放眼世界

文/Mr.6 劉威麟 圖/達志影像(圖非當事人) (2021/7/19)

 總部設在美國華府的「人口教育組織」,多年來在全球宣導因人口過多所衍生的各種環境問題,每年辦一場讓低年級、中年級、高年級和中學生參加的影片比賽。有趣的是,去年的第一名,竟然是由遠在「關島」的高中二年級學生獲得。

 這件事吸引我的注意,於是我研究了一下這位得主。關島雖是美國屬地,但人口只有十七萬人,大約只是臺北市萬華區的人口。這麼遙遠的島卻出了一個全球總冠軍,得主名字叫做萊克希絲(Lexis)。

 萊克希絲受訪時,謙虛的說:「其實我從來沒有參加過任何校外競賽,也沒有機會,於是就靠自己的方法投稿試試。」她家裡有兩個姐姐、一個弟弟,由於疫情,學校暫時關閉,學生都只能在家上課。自己的時間多了,她就利用在家的時間,直接投稿到全世界的比賽,果然一舉成功!

 這個第一名,讓她不只成了「關島之光」,還引起美國各界的注意,使萊克希絲被一間專門媒合清寒學生與知名學校的機構選上,給予全額獎學金,進入常春藤名校、紐約的哥倫比亞大學(Columbia University),就在今年入學。重點是,萊克希絲拿什麼去比賽,她到底拍了什麼影片?

 在她拍攝的這段一分鐘左右的參賽影片中,萊克希絲介紹一個叫「覆蓋作物」( Cover crops )的概念——這 是一種特別的農作物,用來保護土壤。她拍的影片也不複雜,看起來是一般手機影片軟體就能輕鬆剪輯的影片,沒有訪談專家,沒有出外景,也不必打燈光,真的就是一支學生做的影片。

 影片的敘述淺顯易懂——由於全球人口數暴增,食物需求必須跟著成長百分之七十才會夠。食物之所以無法生產更多的主因之一,是「農作物被淹死」(agricultural flooding)。對農夫來說,要遏止此事發生、提升自己農地的生產力,「覆蓋作物」是簡易的做法。

 我看著萊克希絲的一分鐘影片,有點感慨——這樣的比賽怎麼都沒有來自臺灣的參賽者?

 我曾被邀請當漫畫節的評審,看到孩子們對環保議題的詮釋,一間學校幾百名學生當中,至少會有十幾個驚人的創意作品。這些作品先在校內比賽,好作品再被推派去參加城市級比賽,獲勝作品再參加全國比賽,然後……就沒了。其實,同一份作品若能投稿進入全球的舞臺,可能開出非常亮眼的花朵。

 參加國際競賽,卡在「英文」,令孩子裹足不前。但大家不知道的是,全世界都知道臺灣的母語非英文,大家看的是作品的「內涵」(context),而非「內容」(content)。萊克希絲自己也說,製作這支影片最難的,其實是如何將龐雜的資訊壓縮成一分鐘內講完,如何俐落的從一個畫面跳到下一個畫面。她花了很多功夫在修好這件事,而不是「英文」本身。

 事實上,影片中萊克希絲的英語旁白用字簡單,帶著濃厚口音,臺灣孩子的英文能力並非做不到。

 一支影片,讓遠在關島的萊克希絲瞬間得到了人生最美好的發展;臺灣的孩子,人數是關島的兩百倍以上,絕對也可以做到。回家後我向孩子「遊說」,開始在家長群組「揪團」,「來來來,作夥來組隊;去去去,出國去比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