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

數位時代家人新關係
挑戰3C親子任務 開拓新視野

文/劉容襄(臺師大人類發展與家庭學博士、兼任助理教授)圖/達志影像 (2021/7/8)

 最近我在廣播節目裡談的主題是:「疫情『家』一筆」,邀請許多家有國中、國小及學齡前子女的家長,談一談從五月下旬突然展開的「近距」到「遠距」的生活……。這裡我不再贅述那些情境,相信家長感同身受,或是從網路上的好友談論中都會看到。我特別想分享的,是家長們當學生的經驗。

勇敢突破數位藩籬

 話說學期間,除了大學課程改遠距以外,推廣部的在職與志工進修也不可免,這些學員年紀分布「稍廣」,都有認真向學的心,什麼都難不倒他們,除了數位科技。

 學生說:「老師,我們先放暑假如何?」我說:「不行!課結束後再放吧。」

 學生說:「我們喜歡實體課,疫情過後再說吧。」我說:「我可以讓遠距很實體。」

 學生說:「老師,我不懂年輕人的東西。」我說:「我會幫你變年輕呵。

 我誠懇、溫柔而堅定的回絕了某些學員要求停課的企圖,同時發動年輕的學員當科技助教,協助有困難的人慢慢克服對科技的不知所措。」

 沒錯,我們對科技的恐懼來自於陌生,降低陌生感,就可以減低恐懼。幾次課程中,這群學員漸漸熟悉遠距學習,同時有新的體認。

 「老師,那次我檔案不能上傳,是請在南部的兒子教我……」

 「我老公是科技高手,還好有他的幫忙……,還被他取笑呢。」

 「讀國中的大兒子幫我開視訊,然後告訴我麥克風在這裡……」

 「我女兒很厲害,教我怎樣分享影片的畫面。」

 這群學員幾乎都有另一個身分——家長。

接納分享數位經驗

 這場突如其來的「家庭數位生活」,讓多數家長都經歷了不熟悉的數位時代,想幫孩子卻使不上力,然而卻在讓孩子幫忙的過程中,看見孩子的數位能力。

 這也讓我想起經常分享的「3C新視野」,即contact(接觸),意指要參與子女的數位媒介活動;content(內容),要了解子女數位使用的內容,同時把關;communication(溝通),要不斷協商、討論,取得使用時間、內容與規範的家人共識。

 這「3C新視野」,與其說要主動教孩子正確使用數位產品,不如說是主動提供親子在數位媒介中的互動原則。而這互動要接觸、理解,更要不斷討論。

 記得一位媽媽分享:「看每天的線上課程,我真的幫不了女兒,只能在她『放學』後,跟她談談今天遠距課程有趣的事情,我們慢慢有了更多共同話題,而且還規畫學期結束後,可以一起利用網路來做些新體驗。」

 多有意思!這份新體驗不是家長一廂情願的規畫,而是跟孩子慢慢聊天,而且符合她現有學習情境所衍生出來的活動。

 暑假中,想跟孩子也來一場「3C親子任務」嗎?如果有興趣,請把握住「3C新視野」原則:先接觸孩子遠距課程中常使用的學習介面(例如meet、teams、classroom......) 、學習平臺及資源(像是《國語日報》、學習吧、均一……),進一步看看孩子所學的內容素材(如各科單元、影片、遊戲等),慢慢與孩子討論有趣或印象深刻的地方。最後商量一下,利用暑假完成親子都有興趣,且跟某科目有關聯的數位活動。

 這項活動可以是編故事、做短片、自製漫畫,只要記得在數位任務中以孩子為主,家長為輔,而且重視孩子參與的過程勝過結果。掌握住這些原則,相信親子在這個暑假必定有豐富收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