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包容從心開始
追求好表現 不必百分百

記得多年前,我的班上就出現過這樣的孩子:學校的卡其制服永遠熨燙得整齊筆挺,衣褲邊緣稜角分明;更讓我驚訝的是開學不到一個月,他的週記本已從原本厚厚的二十六張,變成了薄薄八張,本子中縫還看得出被撕掉的痕跡。
週記上每個字都工工整整,大小一致,幾乎比電腦打字還要整齊。尤其令我驚訝的,是從國內外記事到讀書心得、生活感想,全篇找不到一丁點「立可白」塗改的痕跡。
利用下課時間找了這長相十分俊秀的少年談談:「週記是我們師生間心靈交流的天地。你把字寫得這麼漂亮,這麼用心,要花不少時間吧?」
少年笑得一臉靦腆,告訴我:「老師,我一定要寫到自己看得順眼才可以。」
這樣一個外表不輸明星彭于晏,衣著潔淨幾近「一塵不染」的少年,究竟來自什麼樣的家庭?是什麼樣的父母,造就了一個凡事追求「完美百分百」的少年?
開學後不久辦了親師懇談會,少年父母都沒有出現。仔細查閱少年的輔導室資料,爸爸在一所私立大學任教,媽媽則是一所明星國中的主任,少年是家中唯一的孩子。
少年當初以五科逼近滿級分的成績進入這所明星高中,為什麼在短短一年不到的時間,成績就「兵敗如山倒」般的土崩瓦解,從國、英、數,乃至於地科、普化、歷史、地理,幾乎科科都是六十分低空過關。令人不解。
為什麼一個出自「書香世家」,從小在資優讚美中、眾人欣羨目光中,所謂擁有「高社經地位」家庭的孩子,到了青春期卻反而「倒退嚕」?
其實,在考試巡堂我早已發現,男孩寫試卷時總會反覆回顧前面寫的,導致無法寫完全部題目:不論讀哪個科目的課本,他始終「逡巡」在前半部的字裡行間,而難以完整讀完考試範圍。
即使我跟男孩一再表示:「只要筆畫清楚就好,不必每個字、每個標點符號都那麼工整。」但男孩仍執著要「很整齊」。
在學期中的某一天,男孩紅著眼眶對我吐露心聲:「從練習寫字開始,媽媽總是規定我每一筆一畫都要整齊一致。如果稍微寫歪,或不小心超出格子,媽媽不是打我的手,就是立刻把我寫的那一張撕掉,要我重新寫……。」男孩邊說話,邊不自主啃咬起手指甲。
曾多次打電話、透過電子郵件想找男孩的媽媽,那位曾獲「特殊優良教師」獎,很可能成為校長的杏壇熠熠明日之星;我急於邀她商討,但她對我不予回應,總以公務繁忙為由拒絕。好不容易電話找到了男孩的教授爸爸,他卻說:「孩子的事都是他媽媽在管,請你找我太太談。」
在古希臘神話裡,有一個大壞蛋名叫普羅克斯提斯(Procrustes),他聲稱擁有一張適合所有人的「鐵床」。事實上,他遇到較矮小的人,就用鐵鍊把人拉長;太高大的,則殘忍的把人裁截成適合鐵床的尺寸大小。
與Procrustes那張殘酷的鐵床相較,許多爸媽在孩子身上一意執行「完美百分百」的要求,豈不是另一種形式的「鐵床」?
當孩子的表現不合「鐵床」的規格,父母的焦慮情緒會不斷投射到孩子身上。乖巧聽話的孩子為了符合爸媽的期待,只好拚命壓迫自己順從;個性比較剛強的孩子,就可能跟父母爆發強烈爭執,甚至故意「叛逆」、對立。
親愛的爸爸媽媽,請問您心中寧可有張生硬的「鐵床」還是溫柔的「水床」,以溫柔呵護孩子成長?雖「不以規矩,不能成方圓」,但物極必反,唯有認真聆聽孩子的心聲,才能引領他走向正確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