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養科學觀
恐嚇無用 溫暖引導更有效

我在報紙上看到,有個擁有博士學位的父親,因小學二年級女兒的數學屢屢教不會,用衣架把女兒打傷,被法院判罰拘役五十天,緩刑兩年。
這種新聞看了很令人心疼,為什麼有些父母親只要一牽涉到孩子的功課和分數,就會失去理性,捨得拿起棍子、鐵條,任何手邊的器具,就往孩子身上打呢?難道分數和成績在他們的心目中,竟比親生骨肉還重要嗎?
當今的職場上,年輕人如果沒有好奇心、求知欲,很容易就被社會淘汰,因為凡是可以編碼、重複性動作的工作,就會被機器人取代。
我們不應該把孩子訓練成聽話的「乖乖牌」,沒有獨立的思考和判斷的能力,這是很危險的。例如韓國世越號沉船事件,學生聽到船長「留在原處不要動」的指令,大多聽令行事。若能判斷到底該聽話留在船艙等待救援,或快速上到甲板去逃生,或許會有更多人獲救。
在機器人當道的二十一世紀,幾乎所有的國家都在改變他們的教育政策,訓練學生積極主動、冒險探索、有好的人際關係和學習熱忱……這些機器人沒有的特質。我們如果還在強調分數與評量,對孩子未來無益。
曾經有人問過比爾‧蓋茲(Bill Gates):你沒有從哈佛畢業,所以只有高中文憑,請問你會怎麼給現代學子忠告?比爾‧蓋茲說:「是的,我只有高中文憑,但我是終身學習者(I am a professional student.),我從來沒有放棄任何學習的機會,我的微軟要的是學力,不是學歷。」
我真心期待,當前社會過度重視學歷的謬思,能慢慢從我們的教育中除去。
教學要有效,須知大腦記憶的本質:一個訊息要能擠過注意力的瓶頸,進入短期記憶;被處理後,進入長期記憶成為自己的知識,其實不容易。任何一個階段出錯,記憶都會流失。
這個父親不了解,當他打女兒的時候,女兒的大腦會因恐懼而關閉所有跟生存無關的訊息管道。她的瞳孔會放大,只看見要打她的手和「刑具」,心跳加快,血液從全身湧到四肢準備逃命,腦筋一片空白。這是標準的腎上腺素戰,也是逃命的生理反應;所以老師越凶,學生越學不進去。
許多人因為自己高學歷,沒想到去反省自己的教法適不適合,有沒有從孩子熟悉的背景切入,以使孩子能聽得懂,如果直接認為是孩子不好好學習就加以懲罰,沒辦法讓孩子更好。
天下沒有教不會的孩子,只有不會教的老師。我小學五年級時學「雞兔同籠」,那時也是老師怎麼教,我都學不會。其實這是「二元一次方程式」的代數問題,不知為何當時會把它提早到小學五年級來教。
幸好父親很有智慧,他換了個方式教我這樣想:如果雞跟兔子共十五隻,有四十隻腳,就想像牠們全是雞,把腳都舉起來,這時空中有三十隻腳。但剩十隻還站在地上,因為雞已經全坐下來了,所以這十隻腳是屬於兔子的。兔子有四隻腳,舉了兩隻,還剩兩隻腳,除以二,就知道兔子是五隻,那麼雞就是十隻了。他這樣一教,我馬上會算。
天下沒有笨小孩,如果要孩子學習有效,請不要恐嚇他,請記住〈北風和太陽比賽〉的故事。溫暖的太陽才會使人脫下厚重的大衣,達到比賽獲勝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