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勵加支持 助孩子翻越障礙

已經算不出有多少次,在許多場親子教育講座後,年輕媽媽一臉無奈又憤憤不平的來向我「告狀」:「學校老師總是打電話來,說我兒子上課坐不住,跑來跑去到處搗蛋,惹得很多家長來抗議,要我帶孩子去看醫生,說他是過動兒。孩子現在才一年級呀,要他有多專心!」
有位媽媽紅著眼眶對我說:「我兒子三年級,老師說他上課常東張西望,有時還會離開位子到其他同學桌子旁,隨意拿起別人的鉛筆盒玩。現在老師乾脆排他坐在最靠近講桌,且在教室角落的特別座。」
又有媽媽說:「孩子現在國小五年級了,每次寫功課都磨磨蹭蹭,連專心閱讀二十分鐘都不容易做到。他跟親戚小孩玩躲貓貓、木頭人遊戲時,都不能遵守規則,弄得大家都說不喜歡跟他玩。」
許多媽媽一聽老師說孩子可能是「過動兒」,總是既委屈又生氣,甚至驚恐不安。
俗稱的「過動兒」又稱為「注意力不足過動症」,目前的正式英文名稱是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ADHD),除了具有注意力不足的症狀外,且包含有過動、衝動的症狀表現。
不是所有患ADHD的兒童都會有行為偏差或出現行為規範障礙,而且父母失和、管教不當、轉學或環境改變,都不是造成ADHD的元凶,父母不必過度解讀而自責不已。
根據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身心科主任表示:目前「過動兒」在臺灣盛行率高達百分之七點五,卻常容易被視為「調皮、太活潑、精力充沛」而遭忽視,沒有及時就醫。
「臺灣兒童青少年精神學會」指出,根據統計,有近百分之八的學齡孩子有過動傾向,罹患「注意力不足過動症」。在醫學上屬於「精神失調」,目前常見的案例多以兒童為主,所以才會有「過動兒」這樣名稱的出現。
其實這樣的狀況在成年人身上也會出現,並不罕見,例如號稱「飛魚」的美國泳將麥可‧費爾普斯(Michael Phelps),從小就有重度的「注意力不足過動症」,早就被學校傳統體系放棄,但他在父母家人的鼓勵支持下,發掘了游泳的超優天分和潛能。
剛滿十八歲的「飛魚」,就從二○○四年雅典奧運取得六面金牌,二○○八年,更創造了北京奧運八面金牌的神話,再到二○一二年倫敦奧運的四金;最終,飛魚在世界奧運比賽上總共獲得二十三面金牌,國際游泳總會特地頒發「終身成就」的特別雕像獎座給他,稱他是:史上最偉大的奧運選手。
飛魚在家人的呵護、醫療團隊的協助下,加上自身的努力,也能翻越障礙。您家活潑的孩子,或許也是下一位「飛魚」,有許多光明未來的可能性,千萬不要因此灰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