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

親子悅讀真有趣
從閱讀中探討勇敢

文‧圖片提供/陳欣希(臺灣讀寫教學研究學會創會理事長) (2020/9/26)

 「勇敢」似乎是重要的價值觀!我們常鼓勵自己或別人要勇敢,但我們較少思考什麼是勇敢,什麼是不勇敢;我們也少談論為什麼要勇敢,不勇敢不行嗎?我們更少交流該怎麼做,才能讓自己、讓別人勇敢。家長可參考下方書籍及閱讀建議,與小孩一起探討「勇敢」!



定義配合插圖呈現

 《勇氣》這本書沒有故事,只有「定義」,每則都用一句話加小插圖呈現。定義看似簡單卻有深層意涵,例如「勇氣,是有兩枝棒棒糖,卻能留下一枝,等明天再吃。」
 
 「勇氣,是跟朋友爭吵之後,先握手言和。」

 「勇氣,是為全新的褲子竟破了一個洞,提出解釋。」……這本書能導引小孩思考「什麼是勇敢」,多閱讀幾次的收穫會更多!

 如果小孩尚未喜歡閱讀,建議「大人先和小孩共讀」;如果小孩已喜歡閱讀,建議「各自」找時間進行即可。

貼心叮嚀

 第三次閱讀的時候,可以把觸動內心的文句抄錄下來。

 當自己有內容以外的定義,用一句話寫下來。

 此外,張貼在全家人看得見的地方,不僅「分享」,更是「宣告」。讓家人知道自己想培養這種勇氣,家人或許可適時的提供協助。

讓人鼓起勇氣嘗試

 這是一本「會讓人鼓起勇氣試試看」的書,因為故事教導我們「如何逐漸勇敢」,前提是——我們要讀得懂。

 觀看封面可預測,主角是小狐狸,場景是搖哇搖的吊橋。沒走過吊橋的小狐狸因為有「明確的目標」,而勇敢的走上吊橋;故事結局是小狐狸還未走到吊橋的那一邊。

 這本書不是繪本,而是橋梁書,這表示有好幾頁內容都是在描述「小狐狸走吊橋」。千萬別以為作者是為了充頁數,描述過程的那幾頁內容,正是能讓孩子具體學到「如何勇敢」的方法。

 如果小孩認識的詞彙量不多,建議「大人手指著文字、出聲朗讀」;若小孩已累積相當的詞彙量,建議與小孩合作朗讀,可讓小孩讀「小狐狸的話」即可。

貼心叮嚀

 第二次閱讀時,請參考以下探索題目:

 Q1、小狐狸、小熊和小兔子都沒走過吊橋,因為吊橋看起來怎麼樣?
 參考答案:吊橋又細又長,就像一條窄窄的路,一直延伸到很遠。

 Q2、小狐狸和「從吊橋那端走過來的山豬伯伯」聊了什麼?
 參考答案:走吊橋恐怖嗎?像我們這樣的小孩子也能走嗎?有朋友在那邊嗎?有小狐狸嗎?

 Q3、小狐狸為何不想像小熊和小兔子一樣,長大後鼓起勇氣再去走吊橋?
參考答案:想和現在的女生狐狸玩。

貼心叮嚀

 第三次閱讀時,朗讀出小狐狸走吊橋的心情,並以關鍵詞加符號寫下小狐狸「如何勇敢」——「明確目標」加上「一天多一步」。思考小狐狸的方法可用在哪些情境,並試試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