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樂心理學
缺錢時 大腦容易失常

故事光影
下課時,小明和強強兩人談著近況。
「我表哥這幾天就要到海外工作。」小明說。
「怎麼這麼突然?」強強一臉震驚。
「因為他之前找工作不順利,存款又快花光,所以希望快點開始賺錢。」小明邊說邊嘆氣。
「那他到外國做什麼工作?」強強提出心中的疑問。
「我也不知道,他只說很輕鬆又能月入二十幾萬,對方還說先帶他在當地旅遊一個星期,之後再開始上班。」小明說。
「這一聽就知道是詐騙集團的詭計,趕快叫他取消行程,如果到當地才發現上當就晚了。」強強緊張的說。
「我趕快請家人打電話給他。」小明說完就跑向公共電話。
心理科學大解密
近來新聞大肆報導國人前往柬埔寨工作卻遭詐騙的事件,這些招募廣告標榜高報酬、福利佳,還說幾個月就能賺到第一桶金。
即使這些說法明顯不符常理,甚至政府已大力宣導要民眾慎防求職陷阱,依舊有不少人受騙前往。難道這些求職者如此沒有常識,喜歡拿自己的生命安全來開玩笑嗎?
農民在賣出甘蔗的前後,大腦的認知能力會有很大差異。
收入前後的認知測驗
有些人或許認為受害者一定是無知或不會思考,但詐騙案件的背後,不完全是個人因素,也可能是外在條件引發的心理匱乏狀態,使人無法思慮周全。
所謂「匱乏狀態」是指在心理上認為自身缺少了某些事物,如金錢、情感、時間;大家或多或少都有趕作業或考試前臨時抱佛腳的經驗,覺得書讀不完或快沒時間,這就是一種時間上的匱乏狀態。
兩位心理學家做了一個研究,專門探討金錢匱乏是否會影響人的判斷力,研究對象是在印度種植甘蔗維生的農民,這些農民並不會在固定時間領到固定薪資,而是在甘蔗收成並順利售出後,一次獲得一大筆錢,直到下次收成前,都不會再有任何收入,這群農民會體驗到很有錢和很缺錢的情況。
研究人員找來將近五百位蔗農,趁甘蔗採收前,請他們做一些認知測驗,測量農民的注意力、反應速度和記憶力;等到農作物賣出並收到款項,又讓同一批蔗農再進行一次同樣的測驗。
金錢匱乏影響大腦運作
在兩次測驗的間隔,蔗農的生活沒有任何改變,唯一的差別是收成前,他們窮得發慌,每天都煩惱錢不夠;收成後,入帳的鈔票充滿他們的口袋,農民缺錢的感受消失了。
結果發現,是否有「缺錢的感受」就足以影響蔗農們的認知能力。收成前的整體智力竟然比收成後低了將近十分,而且衝動控制力也表現得較差,為什麼會這樣呢?
有一個可能的原因,當人們覺得手上錢不夠,腦袋會一直思考錢的問題,導致沒有餘力去關注其他事物,而造成大腦注意力縮減,進一步導致智力下降,這不是說這個人變笨,只是腦袋暫時無法正常運作。
很多詐騙的受害者都面臨急需用錢的困境,因而在腦袋難以仔細思考,無法謹慎做決定的狀態下,誤信壞人的說詞,最終掉進各種詐騙陷阱。
這個心理學實驗很明確告訴我們,受害者被詐騙的背後原因,當我們滿腦子只想著錢,腦袋往往沒辦法正常運作,就很難做出對自己真正有利的正確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