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

海洋生物與人文
頭足動物 海裡的噴射機

文‧攝影/李弘善(新北市橫山國小自然科教師) 圖/達志影像 (2025/1/9)

章魚圓滾滾的部分,不是頭部而是身軀。

 「頭足動物」就是「足」長在「頭」附近的動物?沒錯!頭足動物正是這樣的生物:牠們的觸手分布在嘴的周圍,種類包括餐桌上常見的魷魚、烏賊和章魚,以及背著硬殼的鸚鵡螺,還有早已滅絕的菊石,外形相當多樣。

章魚名字有學問

 在漫畫或插畫裡,章魚往往頂著光禿禿的頭,頭下方就是觸手。是不是覺得奇怪:章魚的肚子在哪裡?其實,章魚的大腦在眼睛附近,而漫畫中的「頭部」,其實是消化器官與生殖器官所在的腹部。

 章魚的英文是octopus,大家對它一定不陌生,因為目前英語老師教「自然拼音法」,都用這個字來示範「o」的發音。根據希臘文,「oct」代表「八」,「pus」就是「腳」,望文生義,章魚就是「八隻腳的動物」啦!

 唐宋古文八大家之一的韓愈,被派到南方濱海的潮州工作,心情鬱悶,寫下〈初南食貽元十八協律〉,描述初嘗海鮮的感受,詩中把章魚描述為長相怪異的生物;擅長料理海鮮的澎湖人,會把章魚晒乾,用來燉排骨湯或滷肉,這可是當地的家常美食呵!

海產店養的透抽

 
用觸手數量區分

 「『花枝』一斤多少?」「今天的『軟絲』很新鮮呵!」「來一盤三杯『小卷』!」在菜市場或餐廳出現這樣的對話。乍聽之下,是不是感到一頭霧水?這些坊間俗稱到底對應哪種動物呢?用觸手數量和體內的殼來解說吧!

 章魚有八隻觸手,烏賊和魷魚則有十隻,其中包括兩隻特別長的捕食用觸手。此外,章魚體內沒有骨骼;烏賊體內有硬殼似的骨骼,俗稱「海螵蛸」;魷魚的骨骼則是軟的,很像透明的塑膠。

 「花枝」是烏賊的俗稱,「軟絲」和「小卷」體內的骨骼是軟的,觸手也都是十根,顯然屬於魷魚這類。有了這些知識,就曉得「花枝丸」、「章魚燒」和「小卷米粉」的食材來源了!

頭足動物的嘴在觸手中央。

以噴射絕技運動

 漫畫或卡通中的章魚,往往噘著吸管狀的尖嘴。其實頭足動物的嘴在觸手中央,要掰開觸手才能看見。那這尖嘴是什麼?原來這是頭足動物用來排水的管子,正式名稱是「漏斗」。

 漏斗能夠瞬間噴出水流,根據「作用力與反作用力」原理,頭足動物向後噴出水流,會得到向前的力量,身體就能向前移動。這種原理與噴射機和火箭相仿,因為兩者都必須向後或向下噴出氣體,得到方向相反的動力。

 菊石、鸚鵡螺和船蛸,是有外殼的頭足動物。菊石已經滅絕。鸚鵡螺除了運用噴射來運動以外,外殼裡有許多大小不一的氣室,有一條貫穿牠各氣室的管子,以調節殼裡的密度,在深海與淺海來去自如。

 船蛸的外殼由雌性特化的觸手分泌,原本科學家認為主要功能是儲放卵粒。西元二○一○年,澳洲科學家發現外殼居然與控制浮力有關:雌船蛸會浮上海面,讓空氣進入殼內,然後排出多餘空氣下沉,等整體密度和海水相當,就能輕鬆運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