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驗地質趣
臺灣高山幽谷 見證冰雪奇緣

終年積雪的高海拔山區,冰原範圍遼闊,一條條冰河向下延伸。
寒流來襲,高山瑞雪吸引遊客朝聖。臺灣地處亞熱帶,平地罕見降雪,高山降雪次數寥寥可數。不過冰河時期,臺灣部分高山終年白雪皚皚。今天就讓我們來認識冰河,尋找高山冰河遺跡。
全球大部分地區積雪在夏季融化,唯獨南極、格陵蘭等高緯度地區,以及青康藏高原等高度在四五千公尺以上的山地,由於終年低溫,冰雪融化的量趕不上降雪量,因此年年積雪不化。
冰河前緣的冰塊落海漂流,成為海中的冰山。
冰斗 積雪壓坍岩層
層層堆疊的冰雪很重嗎?答案是肯定的。冬季常見日本、韓國等地降下大雪,積雪過重壓垮屋頂的新聞。想一想,不過才幾公尺高的鬆散積雪,重量便如此驚人,更何況厚達數十公尺以上的龐大冰層,該有多大噸位?
在終年積雪的高山,山頂附近氣溫最低,冰雪堆得最多。越積越厚,越堆越密實的冰層把底下岩層都給壓坍塌,凹陷成杓子一般的山谷,稱為「冰斗」。
隨著冰雪持續堆積,範圍擴大,在重力作用下,冰層沿著斜坡慢慢滑動,像極了一條白色河流,這就是冰河(也稱為冰川)。前面提到的「冰斗」,正是冰河的源頭。
雪山主峰下方的巨大圓弧形凹谷,是昔日冰河鑿掘的冰斗。
冰河 厚冰滑動形成
「龜速」移動的冰河,不像湍急水流具有強大的沖刷力,但過程中,它那龐大身軀和超乎想像的重量,不斷擠壓、磨擦任何凸出的岩石。最終,冰河流經的山谷演變成U字形的巨大凹槽。
亞洲的喜馬拉雅山、歐洲的阿爾卑斯山、北美洲的洛磯山等山脈都有冰河,不過冰河大多位於高海拔地帶。但在氣候嚴寒的高緯度地區,如南極大陸,地表大多被厚重的冰雪覆蓋,冰河就會延伸到海邊,甚至「超出」海岸一大段距離,形成浮在海上的巨大棚架,稱為「冰棚」。
南湖大山擁有臺灣高山最壯觀的U形谷。
冰山 冰棚破裂漂流
冰棚底下沒有陸地支撐,不知道哪一天斷裂、解體。一旦冰棚破裂,一塊塊斷落海中的巨大冰塊隨波漂流,就成了我們熟知的「冰山」。在寒冷年代,地表終年積雪的範圍擴大,緯度較低的地區和高度較低的山地也有冰河,即所謂的「冰河時期」。當氣溫回暖,冰河便會消融,留下偌大的冰斗和U形谷,而地表岩石被冰河磨蝕的痕跡也被保留下來。
日治時期,有博物學者在雪山、南湖大山等地發現冰斗和U形谷;數十年後,地質專家在岩層上發現冰河擦痕,證實臺灣高山曾有冰河存在。隨氣候變暖,冰河消失,但它留下壯麗地形,成為這段冰雪奇緣的見證。
當冰河融化消失,地表岩層上留下一道道冰河擠壓、摩擦的痕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