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

快樂心理學
想早睡早起可從露營開始

文/蔡宇哲(哇賽心理學總編輯)、李盈儀 圖/樹下繪本 (2022/8/19)

故事光影

 「小明,幾天後就要開學,你是不是該調整一下作息,恢復原本起床的時間,免得開學第一天就遲到。」媽媽叮嚀小明。

 「媽媽,我開學前一天會設很多鬧鐘,一定可以準時起床。」小明信誓旦旦的回答媽媽。

 開學第一天,小明房間傳來震耳欲聾的鬧鐘聲,各種聲響交雜在一起,簡直是魔音穿腦,媽媽衝進小明房間,一個個關掉那些嗡嗡作響的鬧鐘。

 「小明,那麼多鬧鐘都叫不醒你嗎?」只見小明仍睡得香甜,媽媽只好去搖醒他。

 「天哪!我居然醒不過來,怎麼身體還是覺得好想睡?」小明一臉歉意的望著媽媽

 「看來,該帶你上山露營一趟。」媽媽思索著,突然靈光一閃。

 「開學了還可以出去玩?」小明既開心又有點疑惑。

 「去野外露營一回,比設定一堆鬧鐘更能讓你準時起床。」媽媽露出神祕的微笑。

心理科學大解密

 不少學生一到長假(例如暑假或寒假)作息常常都往後延,晚睡自然也就晚起,放假可以優閒度日,但接近開學可得趕緊調回來。然而,改回早睡早起的步調可不簡單,有什麼方法可以自然又快樂的回復學期生活的節奏呢?

野外露營人體接受到的光源主要以自然光為主,褪黑激素分泌和自然同步。

出門露營 
作息自然調整

 有個好方法,那就是去野外露營。美國科羅拉多大學的助理教授萊特和研究夥伴們,在炎熱的七月找了十四位受試者,並將所有人平均分為兩組。一組在週末前往山上露營,另一組就照常待在家中,試驗開始前和結束後都會測量他們體內褪黑激素的分泌狀況。

 「褪黑激素」是大腦自然分泌的一種荷爾蒙,通常褪黑激素在晚上的分泌量比白天多,如果夜晚的褪黑激素分泌不足就會給睡眠帶來負面影響,使睡眠品質下降。由此可知,褪黑激素是否正常分泌,對身體健康非常重要。

 兩天的假期結束後,測量這兩組人在睡眠和褪黑激素分泌的情況,結果發現,去山上露營的組別比之前大約提早了一點五個小時就開始分泌褪黑激素,而且作息上更提早了兩個小時就寢。

日常生活中,夜晚我們仍舊易受到人造光源包圍,造成褪黑激素分泌不足,影響睡眠。

褪黑激素 
深受光源影響

 為什麼在露營後,我們會變得比較能早睡早起呢?人體的生理時鐘運行都是跟隨日出和日落,光線密切影響我們的日常作息。現代生活充滿了各種人造光線,像是電視、電燈、電腦和智慧型手機等,晚上即使是待在家中,我們身邊也充斥各種光源,這都會影響大腦內的褪黑激素分泌,進而干擾睡眠。

 來到野外露營,就比較不會使用科技產品等會發出光源的設備,夜晚只會看到月光、星光和營火,使得生理時鐘回到和大自然同步的運轉,夜晚時自然會想睡覺,等到白天太陽出來,身體因日光照射才被喚醒。從這個實驗也可以發現,即使只是短暫週末去露營,也能讓我們快速調整生理時鐘,變得習慣早睡早起。

 但是,如果不能去露營該怎麼辦?其實光線才是關鍵,調整身體對光線接收的情形也能改變生理時鐘,像是白天多去戶外活動、晒晒太陽,晚上儘量減少室內光源,少看電視、少用電腦,最重要是少使用手機,這些都可以幫助我們恢復早睡早起的作息,生活更有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