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

鳥蹤鳥語
鳥類空運啟航

文‧圖/陳湘靜(科普作家) (2022/5/12)

鳥類取食花蜜的時候,也能協助植物的花朵授粉。

 春天是大地冒出花朵的季節,蜜蜂、蝴蝶正在花叢間穿梭,同時也把身上沾附的花粉帶到不同的花朵上。

鳥類傳粉大隊

 植物難以移動,大多需要其他媒介協助授粉,除了各種授粉昆蟲,還有小鳥和蝙蝠等,也是相當重要的授粉者。尤其在氣溫較低的高海拔山區或寒冷的冬季,昆蟲的活動力降低,具有敏銳視覺和移動能力較佳的小鳥,就顯得格外重要。

 和昆蟲一樣,花蜜也是許多小鳥的食物來源,全世界有超過一千種小鳥會取食花蜜,例如:美洲的蜂鳥、分布在亞洲和非洲的太陽鳥,都以花蜜為主食;臺灣的綠繡眼、冠羽畫眉等小型鳥類,也時常採食花蜜。

 為了吸引小鳥前來,依賴鳥類授粉的「鳥媒花」具有共同的特徵,例如「花朵鮮豔」,容易引起飛鳥的注意、大多「沒有濃郁香味」,避免引來其他授粉者。

 鳥類的食量比昆蟲大,鳥媒花的花蜜量往往也比「蟲媒花」多;此外,許多鳥媒花具有狹窄的管狀花冠和長條狀的花蕊,當小鳥把嘴喙伸進花朵,嘴喙周邊、頭頂,或是身軀上就會沾上花粉。

 研究發現,鳥喙和花朵形狀吻合不只能增加鳥類的取食效率、減少覓食時間,對植物來說,也能更精確的授粉。如某些蜂鳥的嘴喙又長又直,另外有些蜂鳥的嘴喙則較短且彎曲(利於汲取特定幾種花朵的花蜜),嘴喙形狀造就食性不同,也能減少在食物資源上的競爭。

種子透過排泄物傳播。

種子搭鳥移民

 不只如此,當植物結出果實,有些種子需要透過動物的移動來傳播,像是鬼針草的種子就能附著在動物身上。有些植物是透過果肉,吸引動物前來吃下果實,小鳥填飽肚子,種子經過消化道排泄後,也可以散播到不同的地方。

 飛行能力使鳥類很容易跨越地理的阻礙,在各種類型的棲地,以及不同海拔的地區往來傳遞種子。研究更發現,被小鳥吃過的果實,果肉被腸胃分解吸收,種子則排出體外,這類種子比未去除果肉的種子,會有更高的發芽率。

 另外,許多鴉科鳥類都有儲藏種子的習性。像是北美的星鴉會從松果裡挑出松子,塞滿舌頭下面的囊袋,接著把這些松子分散埋藏在各地,距離最遠可間隔三十公里以上,等到冬天再挖出來吃。

透過鳥類埋藏種子的習性而傳播。

 儘管鴉科鳥類的記憶力強大,通常能夠記得大部分的種子藏在哪裡,不過少數被遺忘的種子,如果遇到適合生長的環境,就能在異地萌芽,成為新生的樹苗。

 尤其白皮松的種子沒有翅膀,不像其他松樹種子能隨風飄散,特別依賴北美星鴉替牠們散播。富含營養的種子也是北美星鴉的重要食物,兩者形成互利共生的關係。

 不過,當白皮松的種子不足,星鴉可以轉移陣地、尋找其他食物來源,這對已經被國際自然保護聯盟列為瀕危物種的白皮松更不利。

 此外,當食果性的小鳥和其他動物被掠食性的猛禽捕食,也可能幫助種子再次傳播。在西班牙的海島上,就在伯勞和紅隼的食繭中(食繭是指那些鳥類無法消化吐出的食物部分),發現了蜥蜴殘骸和牠吃下的果實種子。

 鳥類雖然不是唯一的傳播者,不過對許多植物的繁衍來說,卻是難以取代的重要幫手。

種子經由食物鏈,最後被猛禽獵食者傳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