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菌特搜戰隊
家族團聚 也交換細菌

過年是家族親戚團聚的時間,大家平常住在不同的地方,雖然可以從網路上看到彼此,但總比不上有機會見面,可以跟堂哥聊聊、跟表妹鬧鬧。
我們以前曾看過這樣的故事:家人住在一起,因為天天會碰到面,不僅皮膚上的細菌會比較像,就連腸道裡住的細菌也比較像。
那麼,過年時聚在一起的一家人,會不會也有什麼家傳的細菌呢?腸道裡的細菌照顧我們身體的健康,同一家人之中,爸爸、媽媽容易把細菌傳給小孩,那爺爺、奶奶會不會也把細菌傳給小孩的小孩──也就是你呢?
這件事想起來好像很合理,但是到底有沒有真的發生?又有多高比例的細菌可以這樣代代相傳?還真的需要有人做實驗追蹤一下,才知道祖孫之間除了親情之外,是不是還有「菌與菌之間的連結」。
獨門好菌 代代傳承
比利時的研究團隊募集了二十四個至少三代同堂的家庭,請每個家庭裡的媽媽和女兒收集自己的糞便樣本,提供研究人員檢驗。
研究人員會利用DNA分析,調查這些家人的腸道裡住著什麼細菌,然後再比較看看彼此擁有的細菌相似不相似。
經過連續幾年的研究,他們發現同一家人腸道裡面的細菌,會比不同家的人還要像。
透過細菌分析,也可以找出誰跟誰是一家人呵!
但這個「不同」不是像你家吃拉麵、我家吃炸雞這麼不同,比較像是每一家在一樣的主菜上,增加或是減少一些偏好的特色小菜。以細菌來說,就是不同家的人們,差在多了或少了幾種少數細菌而已。
除此之外,分析結果還顯示:母女間和姐妹間,彼此共享的細菌種類比較多,代表在這些關係中比較容易交換細菌;但祖孫之間,彼此身上的細菌組成,就差比較多了。
雖然親子彼此身上的細菌相似,但每代還是略有不同。
顯然,當祖母把一群細菌傳給媽媽後,這些細菌會因為媽媽的工作或生活環境而改變個中成員,等到再傳給女兒時,就已經跟原本的「祖母版」不大一樣了。
這麼看來,細菌好像沒那麼像傳家之寶,反而比較像是師祖把獨門武功傳給師父,師父修煉多年後,加上自己的領悟再教給徒弟,每一代都會隨著環境不同而做點調整。
住在一起的家人,身上的細菌也會比較類似。
同住家人 容易換菌
有趣的是,研究團隊還發現,同居的母女或姐妹彼此細菌相似度,會比沒有同居的組合更高。這個意思是,家人同住時,人與人之間不只聯繫了感情,同時也聯絡了細菌呢!
這是因為腸道裡面的細菌害怕氧氣,沒辦法離開腸道在外面的環境存活太久,因此兩個人住在一起,才有比較多的機會能交換身上的細菌。
在這裡除了跟大家拜個晚年,也要提醒你,雖然跟親戚打交道是增進感情、繼承家族獨有細菌的好機會,但是疫情期間還是要避免群聚,免得細菌沒換上,先交換病毒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