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

快樂心理學實驗室
拿銅牌比銀牌快樂?

文/蔡宇哲(「哇賽心理學」網站總編輯)、李盈儀
圖/樹下繪本 (2021/8/19)

 在這次日本東京奧林匹克運動會上,許多優秀運動員帶給我們精采賽事,並充分展現了堅強、毅力和高度抗壓性,讓人喝采之餘,也佩服他們背後付出的心力。

 在觀看精采賽事的同時,你們有發現一個特別的現象嗎?雖說第一名的表現優於第二名,第二名的表現也優於第三名,但為什麼頒獎臺上,往往第一名和第三名笑得燦爛,第二名臉上的表情卻常只有淡淡的微笑呢?

銀牌得主悵然若失

 照理說,拿到銀牌的第二名,應該會比第三名還要開心才對,但從頒獎時的表情看來,卻好像不是如此?

 這樣的現象,善於觀察的心理學家也很早就發現了!美國舊金山州立大學心理學家松本教授,就從二○○四年雅典奧運「柔道」比賽中選手的臉部表情著手研究。

 他特別挑出銅牌戰及金牌戰這兩個賽事約一百九十張照片,並從比賽結束時、裁判宣布結果時,以及選手站上頒獎臺時等三個時刻,分析比較選手的臉部表情。

 結果發現,比賽結束的瞬間,十四名獲得金牌的選手中有十三名露出笑容;二十六名獲得銅牌的選手中,也有十八名選手露出笑容;卻沒有一個獲得銀牌的選手,在比賽結束時有笑臉,反而臉上多半出現的是悲傷、不屑的表情,甚至有的還面無表情。

銅牌得主敗部復活

 檢視選手站上頒獎臺的照片時,研究團隊注意到,銀牌選手雖然大部分會露出笑臉,但是仔細分析,會發現他們笑得有點勉強,像是一種禮貌性的微笑。金牌選手與銅牌選手,臉上則展現發自內心、有感染力,且愉快的笑容。

 這奇妙差異的主要原因,是因為獲得銀牌及銅牌的選手,內心感受大不相同!銀牌選手的感受是「自己差點拿到金牌」,卻失去了寶貴機會。

 銅牌選手則是在四強賽中落敗,經歷過一次挫折後「再度獲勝」。那樣的感受必然是非常欣喜、有成就感,也因為如此,笑得很開心。

 當選手最後站上頒獎臺,面對眾人的目光,所有選手自然都會露出笑臉。但金牌及銅牌選手是真心感到快樂,所以看起來笑容也會比較真誠!

無論勝負同樣可敬

 從這個現象可以讓大家注意到,奧運不僅有精采的運動賽事,也是一個充滿豐富情緒的地方──因為在勝利選手的背後,是更多的選手挑戰失敗了。

 然而人們在電視上只會看到勝利選手喜悅的笑臉,往往忽略落敗選手同樣付出許多努力與練習,難怪就差那麼一點,情緒卻截然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