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

真假訊息追追追
口罩摺痕向上易殘留細菌 真的嗎?

文/黃國甦 圖/達志影像 (2021/6/24)

為了防止感染新冠肺炎,口罩已經成為民眾的必備品。有關口罩的各種訊息,也不斷在社群媒體流傳。

從訊息找問題

 新冠肺炎疫情延燒,全國進入疫情三級警戒,民眾出門必須戴口罩。關於口罩是否合格,近日有網路訊息指出,口罩摺痕向上,容易藏有落塵、細菌,是不合格的口罩,建議民眾採購口罩摺痕向下的口罩。此外,有網路影片指出,戴上口罩後嘗試吹熄打火機的火苗,如果成功吹熄,代表口罩起不了作用,是不合格的口罩;如果無法吹熄,才是合格的口罩。

 關於這兩則網路資訊,我們該如何查核真偽呢?口罩是否合格,該如何判斷呢?

事實查核

質疑1:口罩摺痕向上或向下有影響嗎?戴口罩吹火苗能判斷口罩好壞嗎?網路資訊怎麼說?

■查核

 根據臺灣事實查核中心今年五月的查核報告指出,口罩摺痕的方向只是口罩設計而已,與製造機器的設計有關;口罩摺痕是為了縮小體積、方便收藏包裝,戴口罩時把摺痕全部拉開,既擴大過濾表面積和包覆性,也可降低呼吸阻抗,使呼吸順暢。因此,口罩摺痕的方向不會影響口罩的防護效果,摺痕與過濾細菌、微粒的功能無關,國家檢驗標準也沒有相關規定。

 至於能否用「戴口罩吹打火機火苗」的方式,來測試口罩是否合格?查核報告指出,戴口罩能不能吹熄火苗,只代表口罩的透氣程度,但「透氣性」和「過濾效果」沒有絕對關係。一般口罩過濾效果好,通常是因為濾材裡面纖維的總表面積大、充填密度高,導致呼吸阻抗高、透氣度差,例如N95口罩相對較難呼吸。不過,有些口罩使用較好的濾材,可以達到過濾效果和透氣度都好的效果。

 報告指出,臺灣口罩檢驗要測試過濾微粒的濾效、呼吸阻抗,醫用手術口罩還要測試防護血液噴濺的效果,檢測通過的口罩才能註明通過檢驗並販售。因此,口罩是否合格,要用標準方法檢測,建議民眾不要自創方法檢驗。

質疑2:口罩摺痕向上或向下有影響嗎?戴口罩吹火苗能判斷口罩好壞嗎?專家怎麼說?

■查核

 口罩摺痕向上會容易累積落塵和細菌嗎?紡織產業綜合研究所檢驗部副主任胡明詮解釋,呼吸時的氣流來自四面八方,並不完全是從上面下來,況且一般口罩使用時必須攤開,攤開後的摺痕並不明顯,不會因為摺痕往上,就比較容易殘留細菌。

 胡明詮表示,口罩能否過濾細菌,關鍵在於口罩中間層的熔噴不織布,吸氣時,大部分細菌會被中間層的熔噴不織布補捉到;外層功用雖非過濾細菌,但是口罩戴久了,外層會殘留細菌,因此必須定時更換口罩。

 口罩國家隊鈺祥企業則指出,口罩摺痕與口罩設備機臺設計有關,摺痕設計是為了廣泛貼合使用者的臉部,保有舒適的使用空間,因此口罩的摺痕向上或是向下,與細菌過濾率、落塵捕捉率都沒有直接關係。

 至於戴口罩吹熄打火機火苗,鈺祥企業表示,僅能測試口罩透氣度、空氣交換壓力差,但口罩經過材料參數適配,即使高透氣率,也仍能達到高細菌過濾率。口罩的細菌過濾率、空氣交換壓力差是否合格,都必須透過國家標準CNS 14774試驗,並由衛福部判定口罩是否符合醫療用口罩的標準。

 胡明詮表示,口罩如果只有內外層,卻沒有中間層的熔噴布,呼吸阻抗力較低,也就是氣流容易穿過,的確會比較容易吹熄火苗,網傳影片或許因此認為,呼吸阻抗力低的口罩,是不合格的口罩。然而,目前口罩材料透氣度越來越高,並非氣流容易穿過就是不合格口罩。另外,國家標準規定空氣壓力差必須小於5mm H2O/cm2,但並無實驗證明,戴口罩吹熄火苗就代表壓力差大於5mm H2O/cm2,因此網傳訊息欠缺科學實證。

原來如此

 口罩設計的摺痕是為了使用時更貼合臉部,由於戴口罩時必須攤開口罩,而且有過濾細菌功能的是中間層的熔噴布層,並非外層,呼吸時氣流又來自四面八方,因此外層摺痕向上,不至於較容易有落塵、細菌。此外,口罩的透氣度高,不代表細菌過濾率差,並無實驗證明戴口罩吹熄打火機火苗,就不符合國家規定的空氣交換壓力差標準,因此兩則網傳訊息都是錯誤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