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長路醫同行
新冠疫苗和傳統疫苗差在哪? 二之一
圖/達志影像 (2021/3/8)

年前突如其來新增的新冠肺炎境內感染案例,讓遠離疫區大半年的臺灣再度繃緊神經,儘管目前疫情趨緩,大家仍引頸期待各種新冠疫苗能根絕這波災難。
很多人好奇,為何新的疫苗可以這麼快速研發上市?它和傳統的疫苗差別又在哪裡?在大家普遍接種到疫苗前,先提供大家一點衛教知識。
所謂的「新冠疫苗」,並不止一種製作方法。事實上目前全世界已上市或即將上市的新冠疫苗,至少有五種以上不同的製造法,其中包括了大家熟悉的傳統「滅活死疫苗」和「減毒活疫苗」。但臺灣第一批進口的牛津疫苗(AZ),以及目前全球最夯的輝瑞與莫德納(Moderna)疫苗,都不是使用傳統的製作方式,而是利用新技術製造而成。新技術不僅效果更好,生產速度也更快,而且是首次應用在人類世界。
以下向大家介紹所謂新型「核酸疫苗」和傳統疫苗的不同點。
今天先說明第一個不同點,就是「製造方法不一樣」。
首先,根據目前疫苗研發進程,我們最有可能打到的三種新冠疫苗分別是:莫德納疫苗、輝瑞疫苗、牛津疫苗,這三種疫苗都屬於上述所提到的「核酸疫苗」。核酸疫苗又再分為腺病毒載體疫苗與mRNA疫苗。牛津疫苗屬於腺病毒載體疫苗,而莫德納跟輝瑞疫苗則是屬於mRNA疫苗。
因為想要製作影片,我常在思考要用什麼比喻,來淺白一點的解釋「核酸疫苗」技術。沒想到在某天吃早餐的時候想出來了。在忙碌的早餐店裡,我點了玉米蛋餅和豆漿,前臺小姐頭也不抬,在一張便條紙上寫了一些只有師傅才看得懂的密碼,約莫三四個英文字母,然後將便條紙往後一拍。師傅看一眼,竟然立刻知道要做什麼,沒多久早餐就來了。
此時我恍然大悟!對呀!這就是傳統疫苗和核酸疫苗的不同之處。如果把以前打的疫苗比擬為蛋餅,那麼核酸疫苗就是那一張寫滿密碼的便條紙!
過去我們所熟悉的傳統疫苗,不管是五合一疫苗還是流感疫苗,都是所謂「最終成品」。科學家把病毒細菌弄死之後,取其中蛋白質打進人體裡面,然後讓我們的免疫系統去認識它,進而產生抗體。
新的核酸疫苗不一樣,它並不是成品,而是一張「便條紙」,打進身體後,人類必須靠自己的細胞,把那蛋白質給做出來!這可以解釋大家在媒體上常常聽到的「mRNA疫苗」,那個英文字m,其實就是messenger(信差)的意思。
現在你就可以知道,為什麼現在新型核酸疫苗可以製造得這麼快,不到一年就可以成功上市,是因為科學家寫便條紙真的比揉麵團快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