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視疫後學生肥胖問題
(2022/9/11)

日前臺中市議員在質詢時指出,該市國中小學生的肥胖率,在去年達到高峰,疑是疫情停課期間,學生在家吃多動少所致;教育局回應,該市學生肥胖率在二○二○年略降,而去年確實上升,國小學生達百分之十三點六三,國中則為百分之十七點四二。類似的情況,可能各地皆然。
傳統觀念裡,人們總說「小時候胖不是胖」,以為兒童到了青少年時期就會「抽高」,所以要多吃才能長得高壯,無須管控飲食。事實上,兒童肥胖可能造成內分泌系統異常,令身高發展提早停止;更不用說肥胖會對血脂、血糖、呼吸系統等帶來負面影響。
若在一般時期,學生可藉校內的體育課與各種戶外活動,消耗多餘的熱量,體重不至於在短期內大幅飆升。然而疫情期間,學校的實體課改為在家遠距教學,學生的飲食習慣卻未隨之改變,身形橫向發展,並不令人意外。
目前國內疫情相對穩定,多數學校如常運作,教育主管機關應積極了解學生肥胖概況,要求遵照校園膳食營養基準,落實飲食教育;學校也應利用體育課,培養學生運動習慣,或安排更多戶外課程,增加學生活動量,多管齊下,為下一代的健康把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