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物逃脫的風險應對


動物園中的動物在園內出生、長大、死亡,對於牠們而言,圍欄內側是牠們能實際感受到的家,外側則是陌生且未知的領域。
也因為這樣,每當新房客要入住時,多數動物園會先以帆布遮蓋住對外的視野,直到牠們熟悉內部格局。這樣一來,即使往後受到來自外界的「干擾」,動物也能自己找到方法調適,或者換個更舒適的地點。

遊客與動物彷彿置身同一空間,但又以圍欄為界,形成絕妙平衡。但這樣的平衡也會被打破,原因可能是不請自來的陌生人,抑或是動物「逃家」。有這種意外發生時,動物園怎麼處理呢?
麻醉藥 生效尚需時間
動物園每年都會針對不同狀況舉行演習,其中最勞師動眾的,莫過於處理脫逃動物。為了將動物平安送回家,工作人員多半練就了扎實的吹箭技巧,追求「一發入魂」;也事先擬定好針對不同物種、個體的麻醉劑量。可是令人遺憾的是,每當事件發生時,往往事與願違。
動物園是一個充滿人的場所,這替麻醉作業增添了許多不確定因素。除非動物能夠自行配合回到展場裡(無論是心有餘悸或是心滿意足),倘若第一發吹箭因為突發狀況沒有命中,讓動物起了警戒心,後續的捕捉就會難上加難。
動物園與圍欄的存在給予人類親近大型食肉動物的機會,卻也有相對的風險。
而且和一般人的想像不同,動物並不會在被麻醉針射中後立刻呼呼大睡,而是要等待數分鐘讓麻醉藥生效。這段期間,對於圍欄外人生地不熟的動物,可能因為被針扎到的刺激而橫衝直撞,不僅增加誤傷自己的機會,更對來不及撤離的遊客構成威脅。
綜合上述原因,為了避免傷害擴大,園方在不得已的情況下往往必須痛下決心,以實彈放倒這些動物。
英國達德利動物園曾經在獸醫建議下,射殺因人為疏失而脫逃的雪豹。
誤入獸欄 冷靜聽從引導
面對遊客闖入展區的狀況,園方第一時間多會採取「招回」的手段,試圖從後臺呼喚動物並轉移注意力,趁機幫助遊客脫困。
這樣的做法,非常講究保育員與動物平日從行為訓練中建立的信任關係。但因為有突如其來的不速之客,事發當下,動物往往驚慌失措,有很高的機率會無視保育員的叫喚。這時園方只能以水柱半硬性的驅離動物,甚至考慮到民眾安危,被迫射殺動物。
如果在參觀動物園時遭遇事故,請遵循園方的引導進行疏散,千萬不可抱持看熱鬧的心態,或者因為好奇心而闖入動物欄舍。
畢竟,無論事發原因為何、事後採取什麼策略,一旦事件以任何一方的傷亡畫上句號,保育員與動物、民眾與動物園辛苦建立的情誼都將功虧一簣,這是任何人都不樂見的。
警告標示多強調動物的危險性,希望提高民眾警覺,但許多意外來自民眾違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