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

探索時事科學
山高水急 極端降雨重創北海岸

文‧攝影/王郁軒(臺北市國語實小自然科學教師) 圖/柯欽耀 (2024/11/11)

北海岸地區的山地主要由大屯火山群構成,一條條溪流以火山為中心,呈現放射狀分布。

 

 十月初,南臺灣遭受山陀兒颱風侵擾。正當颱風減弱為熱帶性低氣壓之際,殘餘的外圍環流遇上了東北季風,竟在北海岸降下驚人雨量!不到一天的時間,累積雨量就高達數百毫米,不僅滾滾洪流漫出堤岸,淹過市街,山區還爆發嚴重土石流,埋沒農地更沖進家園,畫面真是怵目驚心。

從大屯火山區奔流而下的磺溪,流經金山海岸附近,因沙丘阻擋而繞道出海。

以火山為中心 
溪流放射狀分布

 北海岸地區包括新北市的萬里、金山、石門、三芝,以及淡水等地,全境幾乎都是山地,僅在海岸一帶才有平地。絕大部分的山地屬於大屯火山群,這些火山是北海岸許多溪流的發源地,一條條溪流大致以圓錐狀的火山為中心,向周圍流去,呈現放射狀的分布。

 火山的高度大多在一千公尺上下,可是從山峰到海岸,距離卻只有十來公里,湍急的溪水順著陡坡向下奔流,不斷沖刷河道與兩旁山壁,鑿掘出深深的溪谷。

 溪水從上游山區一路往下「溜」,很快就抵達海岸附近。不過,出了山谷的溪流,由於坡度變緩,水流速度放慢,原本被急流攜帶下來的泥沙便堆積在出海口附近,或流入海中漂流。

 堆積在河道的泥沙,阻礙了溪水流動,再加上海中漂沙又被風浪捲回岸上,堆成沙灘、沙丘,擋在前方,即使前方海岸近在咫尺,可是溪流仍得繞道才能出海。一旦下起大雨,暴漲的溪水往往因為流動不順暢而漫出河道,積水不退的鄰近窪地,就這麼演變成溼地沼澤。

當雨勢太大,降雨過多,原本潺潺小溪瞬間變為猛獸洪流。

遇上極端降雨 
地質環境難負荷

 「極端降雨」是這次天災最主要的致災原因!可是北海岸地區「山高水急」與「火山地質」的環境條件,也無法撇清關係。

 傾盆大雨持續不停,河道或溪溝根本「裝」不下這麼多水,再加上下游河道迂迴排水不順,洪水難以排泄,就只能往市區和農田漫流。

 超狂雨勢也為山區帶來災害。大屯火山群是火山地形,岩層主要由熔岩流和火山碎屑物構成。與熔岩流構成的岩層相比,火山碎屑物的地層更容易受到流水侵蝕而崩垮。此外,由於火山區的地下仍有岩漿熱源,高溫、酸性的溫泉和地熱蒸氣都會破壞岩石結構,使地層變得鬆軟脆弱。在豪雨肆虐下,結果就是嚴重的山崩和土石流災情。

 豪雨造成的災情還不止於陸地,許多倒木、垃圾,隨洪水流入海中,再被大浪打上岸,使美麗海岸一夕之間全變了色。

 其實,不只北海岸,當氣候變得詭譎難測,類似天災都可能降臨你我身上。加高堤防、興建擋土牆,只治標不治本,人類與大自然之間必須多一些「彈性空間」,遠離溪水可能氾濫的地方,不在危機四伏的坡地大舉開發,尊重自然和諧共處,才能降低災損保平安。

被地熱蒸氣腐蝕的岩層鬆軟脆弱,受豪雨侵襲容易崩塌或引發土石流。

極端降雨引發陽金公路旁的火山岩壁大規模山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