鳥蹤鳥語
進入夢鄉 鳥類的睡眠模式

軍艦鳥可以在長時間不落地飛行中半睡半醒。
一隻羊,兩隻羊,三隻羊……據說睡不著的時候,數羊有助於進入夢鄉。睡眠不足不只第二天精神不濟,腦袋昏昏沉沉,注意力無法集中,連事情都做不好。不過小鳥可沒這種困擾,牠們可以半睡半醒,一半的腦在睡覺,另一半則保持清醒!
半睡半醒的睡眠模式
翅膀展開可達兩公尺長的軍艦鳥,是長距離飛行的高手。牠們分布在太平洋及印度洋海域,因赤道無風帶周邊對流旺盛,只要翅膀張開,就可以利用雲下方的上升氣流,搭電梯般的盤旋扶搖直上,輕輕鬆鬆升上高空後,再一路滑翔十幾公里。
不過,上升氣流的分布難以掌握,有時候牠們會飛進雲裡利用更強烈的氣流,一口氣提升高度,最高可達四千公尺,就能滑翔更長的距離。這樣搭著氣流上上下下,可以連續飛行長達兩個月不落地。
這段時間總是要睡覺的吧?研究人員在十五隻軍艦鳥頭上裝了儀器來監測牠們的腦波活動,太陽下山後繞圈圈盤升時,牠們一側腦半球醒著讓一邊的眼睛可以觀察,另一側腦半球就可以休息幾分鐘打個盹;即使兩側的腦半球都陷入短暫打盹狀態,也能夠保持飛行!
牠們雖然可以邊飛邊睡,長途飛行期間平均每天只睡四十二分鐘,遠比在陸地每天睡超過十二小時少很多呢!
不只軍艦鳥,鴨子也能一邊睡覺,一邊注意周遭有沒有天敵出現。普通雨燕也能邊飛邊睡,許多候鳥長途遷徙的時候,可能也是用這種方式邊飛邊休息。
頰帶企鵝頻繁打瞌睡,累積起來每天有近十一個小時的睡眠時間。
打瞌睡或是乾脆不睡
看起來像戴了一頂黑色帽子的頰帶企鵝,主要分布在南極及附近的島嶼,最大的特徵就是白白的臉配上臉頰上黑色的紋帶。
當繁殖季來臨,牠們會用石頭簡單堆出一個圓圓的巢,由爸爸媽媽輪流照顧,當一隻去覓食,另一隻便留下來看家。為了避免隔壁鄰居來偷石頭,或是一個不小心蛋或幼鳥被虎視眈眈的賊鷗吃掉,忙碌的親鳥得時時保持警覺,更別說繁殖地總是有滿滿的企鵝(跟大便),既吵雜又臭氣沖天,要獲得充足的睡眠時間簡直是不可能的任務。
研究人員也觀察到頰帶企鵝頻繁的打瞌睡,便為牠們裝上儀器記錄了牠們的大腦活動,還有攝影機同時觀測。發現牠們每天打瞌睡超過一萬次,每次只睡短短的四秒,累積起來仍有將近十一小時的睡眠時間。短暫且零碎的睡眠模式,讓頰帶企鵝可以一邊打盹,一邊保護蛋或幼鳥的安全。
還有美洲尖尾鷸,這種水鳥每年夏天來到北極圈繁殖,公鳥充分把握二十四小時日不落的永晝,在北極圈內趴趴走,到處求偶把妹,跟其他公鳥競爭。為了繁殖,有些甚至連續十九天內睡不到二十三個小時,有百分之九十五的時間保持清醒。不睡覺並沒影響牠們的求偶表現,反而有比較多的母鳥為牠生下後代。
為了生存及適應環境,鳥類能夠調整牠們的睡眠行為,這些特異功能般的睡眠模式,對我們人類來說可能很難想像,畢竟,有誰能抗拒柔軟床鋪及溫暖被窩的呼喚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