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

科學1點看新聞
飛機載重量牽動起降安全

文.攝影/鄭羽哲(臺灣大學土木系交通工程組碩士) (2023/10/17)

航機裝載旅客行李,要精準稱重。

 近期新聞報導,有些外國航空公司要求旅客搭飛機前要量體重。難道胖瘦也要被航空公司記錄嗎?

飛機有安全重量限制

 「重量」的多寡,對飛機而言是非常敏感的課題。飛機起飛時,油量比較多,必須確保飛機總重可以安全起飛;落地時,雖然少了燃料重量,但飛機畢竟是在高速的情況下著陸,也有安全重量的限制,以避免飛機的起落架或其他結構受損。

 因此,飛機起飛前,飛行員和地面支援的團隊必須計算並確認當天有多少旅客,帶了多少行李(託運和隨身行李),機上的餐食、飲水、免稅品、毛毯等重量,外加當天的燃油計畫(預估最省的燃油使用量),就可以計算當次起飛與落地的重量。

建置系統估旅客重量

 如果有搭飛機的經驗,就會知道搭機前,託運行李櫃臺會逐件測量行李重量,某些行李重量超過限制時,會要求調整重量。但這些都是把關物品的重量,那旅客的重量要怎麼計算?總不能讓每個人搭飛機前都站上體重計測量吧?

 為了方便預估旅客載重量,航空公司有一套旅客體重的估算系統,體重資料分為男性成人、女性成人、十二歲以下的小孩,如果旅客有隨行嬰兒,重量參數會附加在成人身上。另外,旅客「隨身」行李的重量,也會一起計入系統。

 旅客登機前,進行報到手續時,系統會依據旅客性別與特性,估算旅客(包含隨身行李)的重量。對於比較大型的客機來說,客艙重量計算完以後,如果還有餘裕空間,就會用來載貨增加營收。

飛機重量也會影響降落安全。

審慎把關避意外事故

 然而,旅客重量的增加,卻可能導致飛安疑慮。二○○三年,一架美國十九人座的通勤螺旋槳客機,發生失控墜地意外。飛機失控的主因雖然是維修不確實,導致飛機操控性能受影響;但當旅客滿載時,旅客載重量超過系統預設的最大起飛重量,這也讓飛行員更難操控飛機,增添風險。

 這起意外發生後,航空公司與飛安管理單位,每隔一段時間就會更新旅客重量資料,確保更精準的掌握旅客重量。尤其在新冠肺炎疫情結束後,航空業正逐步復甦,人們又開始搭機前往世界各地旅遊,在航班滿載的情況下,確保飛航安全是航空公司的首要任務。

 依據歐盟航空安全總署在疫情後的最新調查,目前全球常用的統計值,體重估算系統設定的人體重量(包含隨身行李):男性大約九十公斤,女性大約七十五公斤,未滿十二歲的小孩大約三十五公斤。冬季因為穿得比較多通常會稍重一些;夏季則稍微輕一些。

 別以為隨身行李的重量規定沒有意義,看似幾公斤的差異,累積起來的重量還是很可觀,這也是為什麼地勤人員要謹慎的確認行李重量──為了守護乘客的飛航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