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驗地質趣
哇!海水怎麼漲上來了?

今年八月卡努颱風來勢洶洶,人們繃緊神經嚴陣以待。不過,令人費解的是,遠離暴風圈的西南部沿海地區,海水居然也淹進陸地,這是怎麼回事?
陰曆每月隨著太陽、地球、月球相對位置改變,海水漲落幅度也不同,因而有大潮、小潮之分。
海水每天規律漲退
每天海水都會漲潮和退潮。漲潮期間,海水湧向陸地,大部分的海灘都沒入水中;退潮時,海水朝外海退去,海灘又漸漸露了出來,日復一日、周而復始,這就是海洋的潮汐現象。
潮汐是海水在月球、太陽等天體的引力作用下,所產生的規律流動。但是,地球繞太陽公轉,月球又繞著地球公轉,太陽、地球、月球的相對位置會不斷變換,連帶改變海水受到的引力,也影響海水漲落的幅度。
當地球—月球—太陽(或月球—地球—太陽)大致排成一直線,也就是陰曆初一、十五附近,月球和太陽的引力加成在一起,海水漲退的落差大,稱為大潮;而陰曆初八、二十三前後,地球、月球和太陽的相對位置有如直角,引力作用分散,潮汐變化的幅度小,稱為小潮。
月球繞地球軌道示意圖,當月球最接近地球時,引力作用最強。
讓海水漲高的情形
一般來說,每個月的大潮日,雖然海水上漲的幅度最大,但也不至於「入侵」陸地,除非遇到幾種特殊情況。其中之一,就是月球最接近地球!月球繞行地球的軌道是橢圓形,所以月球時而離地球遠一點,時而近一點。當月球運行到距離地球最近的位置,引力作用變強,就會讓海水漲得更高。
此外,引力大小也與「地球公轉軌道」和「月球公轉軌道」之間的夾角有關。月球繞地球的軌道面與地球繞太陽的軌道面有著約五度的夾角,在地球和月球公轉過程中,如果三個星體正好都移動到同一平面,引力作用就會增強,吸引海水上漲更多;一旦陰曆的大潮日與特殊天文現象撞期,海水可能就會多上漲幾十公分,甚至超過一公尺!
大潮遇上風暴,海水上漲幅度明顯比平日多。
低壓風暴引海水漲
此外,劇烈的天氣變化也會引發海水「漲勢洶洶」。高氣壓籠罩的區域天氣晴朗,低氣壓通過的地方則容易下雨。氣壓高低不僅與天候有關,還影響到海平面的高度。高氣壓籠罩時,海面承受的大氣壓力較大,海平面會被空氣壓得較低;反之,低氣壓通過時,海面受到的大氣壓力較小,海平面就會上升。
當颱風、西南氣流等水氣豐沛的天氣系統過境,臺灣周遭海域被氣壓較低的空氣所籠罩,海平面會比平日高出一些,再加上風強雨驟,掀起層層巨浪朝陸地直撲而來,海水就會灌進陸地,淹沒低窪地區。
各種因素導致沿海社區和平野積水難退。值得注意的是,夏、秋兩季是颱風季節,在氣候詭譎的時刻,很難說颱風來襲會不會適逢特殊大潮。所以平日做好環境整治與防颱準備,遇警報發布立即撤離危險區才是上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