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

鳥蹤鳥語
小鳥的芬芳與惡臭

文.圖/陳湘靜(科普作家) (2023/8/29)

冠小海雀頭上的飾羽會散發柑橘的氣味。

 吱吱喳喳啾啾啾!有些小鳥的鳴唱聲特別悅耳,而有些小鳥有著鮮豔的羽色。視覺及聽覺能幫助我們找到牠們的蹤影,不過你可能不知道,有些小鳥會散發強烈的氣味。

柑橘香的冠小海雀

 如果有機會去阿拉斯加,在看到冠小海雀之前,說不定會先聞到空氣中淡淡的柑橘味!每年五月左右,冠小海雀會聚集在白令海周邊的島嶼繁殖,牠們是一種小型的海鳥,頭上頂著一撮彎彎的飾羽,繁殖季時會散發柑橘類的氣味,尤其是頸部的氣味最濃,就像人類噴上香水一樣,公、母鳥求偶時,會用嘴喙摩擦對方頸部的羽毛。

 研究發現:公鳥的飾羽愈大撮,會產生較強烈的柑橘氣味,身體也比較健康,對母鳥來說更有吸引力。這個氣味來自海雀產生的醛類有機化合物,除了能吸引異性,還能防禦寄生蟲,讓蝨子、蜱蟲死亡或暫時失去反應,保護羽毛不受到傷害。

鴞鸚鵡身上帶有香甜的氣味。

香香甜甜的鴞鸚鵡

 紐西蘭特有的鴞鸚鵡,是唯一不會飛且體型最大的鸚鵡,也會散發一種香甜的氣味!有人形容聞起來像蜂蜜或薰衣草,還帶點霉味。夜行性的鴞鸚鵡,繁殖季時公鳥會聚集在求偶場,發出叫聲吸引母鳥,而公鳥散發的氣味也可能是母鳥擇偶的條件之一。

 鴞鸚鵡曾經是紐西蘭廣泛分布的小鳥,由於島上沒有地面掠食者,牠們四處趴趴走,失去飛行能力,遇到危險只會呆在原地不動。不過當貓、老鼠等外來掠食者入侵後,不會飛、不會跑的鴞鸚鵡就變成被捕食的目標,而身上的氣味也讓牠們容易被掠食者偵測到,因此數量大幅減少,目前屬於極度瀕危,數量不到三百隻。

繁殖季的戴勝尾脂腺會分泌惡臭的分泌物。

散發腐肉臭的戴勝

 你注意過小鳥整理羽毛的模樣嗎?為了讓羽毛保持在最佳狀態,小鳥們每天都會花時間梳理,並用尾巴尾脂腺分泌的油脂,替羽毛上油。不過,戴勝母鳥在繁殖季時,尾脂腺產生的油脂會變得臭臭的,聞起來就像一塊散發惡臭的腐肉。母鳥不只用這個油脂來整理羽毛,還會替巢裡的蛋也塗上。於是,鳥媽媽和整窩蛋都變得臭臭的!

 研究發現,這個臭臭的油脂具有抗菌功能,而且牠們的蛋殼表面有許多細小的坑洞,有利於母鳥塗的油脂附著,避免細菌進入蛋的內部而感染胚胎。不只如此,連蚊子等擾人的小蟲也不大願意靠近,所以還有驅蟲的功能。

大量樹葉在麝雉的嗉囊發酵,散發牛糞般的臭味。

散發牛糞臭的麝雉

 在南美洲的亞馬遜,有一種長得像始祖鳥的麝雉,也會散發牛糞般的臭味。跟其他吃蟲或吃果實的小鳥不同,麝雉以樹葉作為主食,由於大量的樹葉會先在體內的嗉囊由細菌發酵、分解,產生出來的甲烷就是麝雉的臭味來源。目前也只有麝雉和其他小鳥不同,食物還沒抵達胃就在嗉囊發酵,就像牛的瘤胃一樣。

 麝雉的胸腔為了容納體積較大的嗉囊和上食道,飛行肌肉附著的胸骨演變得比較小,飛行能力也不好。還不會飛的麝雉幼鳥,翅膀的前緣還有爪子,可以幫助牠們攀爬。

 氣味雖然看不到也摸不到,但在空氣中傳遞了各種訊息,也在小鳥的生活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