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海入洋
發展氫能技術的方法及趨勢

氫氣可作為燃料,而且氫氣分子內不含碳原子,燃燒後只會生成水分子,如果作為能源,可以減少碳排放量。所以,許多國家都在研究及發展氫能技術。
獲得氫氣的幾種方法
要獲得氫氣,主要有幾種方法。第一種方法,是利用天然氣搭配水蒸氣重組法,在高溫及有觸媒的環境下,利用水蒸氣和碳氫化合物反應,轉換出氫氣,這種方法是現今大多數氫氣的製造方式,因為技術成熟,成本相對便宜,但缺點是會釋放二氧化碳。
第二種方法,是利用化石燃料製造氫氣後,再捕捉二氧化碳,將它封存、再利用,雖然可以減少碳排放量,但是技術成本相對較高。
第三種方法,是利用熱裂解的方式,分離天然氣中的氫氣,並直接將二氧化碳轉換成固體存放,可以大幅減低碳排放量;但這種方式的技術成本較高,而且產熱的過程也可能會有碳排放。
用環保方式製造氫氣
第四種最新的方法,是利用再生能源如風能、太陽能產生的電力,再電解水分子來產生氫氣,在不會產生碳的製造過程下,所產生的氫氣,稱為「綠氫」。
電解水分子時,會將一對電極放入水中,中間隔著一片半透膜,這對電極會接上直流電,一端電極帶正電為正極,另一端帶負電為負極。正極會吸引帶負電的氧離子,可收集到氧氣;而負極會吸引帶正電的氫離子,可收集到氫氣。
但是,要製造綠氫,就需要大量淡水。而地球上的淡水資源相當缺乏,地表上約有百分之九十七點五是不適合飲用的海水;加上電解水分子的電解槽非常貴,製造每公斤綠氫的成本,約新臺幣一百到兩百五十元,是其他製造方法的三到八倍。
電解海水限制與趨勢
另一方面,科學家想到海水裡也有水分子,電解海水也可以得到氫氣。但是,海水裡有氯離子,電解後產生高腐蝕性的氯氣,會破壞電極和催化器。於是,要找出方法來減少氯氣造成的腐蝕,延長電極槽的壽命,並降低成本。
有科學家在電擊上塗帶負電的化合物,試圖減少氯氣的形成,這方法的確可以增加電擊的壽命,但產生的氫氣量也較少,目前還在努力嘗試提高氫氣的產量;有科學家則是更換電解槽的膜,讓膜只讓氫離子通過,氫離子在負極獲得電子後,就結合成氫氣,並且在電極上塗了會排斥氯離子的化合物,這種方法的確讓電極的壽命增加了。
此外,也有科學家用只讓淡水水蒸氣通過的膜包圍電極,隔絕其他會腐蝕電極的離子,這種新裝置運行超過三千兩百個小時,發現電極並沒有受腐蝕的跡象,而且這種裝置的成本比其他方法還來得低,也許會是未來的新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