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朗博士的腦科學世界
處理層次理論增強記憶的祕訣

受試者只需對字的視覺形狀進行處理即可。
大腦在處理和記憶訊息的時候,要如何才能讓記憶更深刻呢?有一種可能影響記憶好壞的關鍵,就是「編碼」的深度。例如心理學中的「處理層次理論」就認為,如果訊息的處理歷程越深入,未來就會越容易被提取。
受試者除了對字進行視覺形狀處理,還要處理語音和韻腳,因此處理深度就會加深。
心理科學實驗的發現
為了驗證「處理層次理論」,心理學家決定讓受試者以不同的深度去處理訊息,然後觀察當訊息被處理得越深入的時候,是不是就真的會越容易被提取出來?
比方說,如果我們要讓受試者對某個字進行「淺層」資訊處理,那我們可以詢問受試者關於某個字的形狀特徵。例如我們可以問受試者「鳥」這個字是否為象形文字?在這個作業中,受試者只需要對字的視覺形狀進行處理即可,因此不需動用到太過深層的訊息處理。
相較之下,如果是「較深層」的資訊處理,我們就可以再額外去詢問一個字的韻腳。例如除了請受試者判斷「鳥」這個字是否為象形文字,我們可以再接著問「鳥」這個字和「寶」這個字是否押韻?如此一來,受試者除了必須對字進行視覺形狀處理,還要處理字的語音和韻腳,因此資訊處理的深度就會加深。
如果是「更深層」一點的處理,我們還可以再額外用「填字測驗」來詢問一個字的語意和語法。例如我們除了詢問「鳥」這個字是否為象形文字?「鳥」這個字和「寶」這個字是否押韻?我們還可以再追問受試者「鳥」這個字能不能填入「我在樹上看到 」這句話的空格之中?藉此我們就可以強迫受試者對於「鳥」的語意和語法進行處理,因此更加深資訊處理的深度。
讓受試者對於語意和語法進行處理,更加深處理的深度。
影響記憶強度的關鍵
在透過這三種不同的方式來詢問受試者各種字之後,我們最後就可以請受試者回憶自己記得哪些字。結果發現:被深層處理過的字,受試者記得最多;被淺層處理過的字,受試者記得最少。也因此,這樣的結果似乎可以用來支持「處理層次理論」。
由此可知,大腦對於資訊編碼方式和處理深度,將會影響記憶的深淺和提取結果。下次大家在試圖背誦記憶時,或許也可以嘗試較深的編碼方式來增加記憶的強度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