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視界
電子紙的科學原理與應用

比起筆記型電腦或平板電腦,使用電子紙的閱讀器,可以提供更舒適的閱讀體驗。圖/達志影像
在這個資訊爆炸的時代,人們需要廣泛閱讀書籍、文件、即時訊息,但傳統的液晶螢幕不適合長時間觀看,因而促成電子紙的發明。
電子紙螢幕不傷眼
電子紙是一種顯示器技術。它不像液晶螢幕以光點發光來顯示影像,而是像紙本印刷一般以染料來呈現影像。
理想的電子紙有許多優點,它輕薄、易攜帶、低耗能,相較於液晶螢幕更不傷眼睛。因此電子紙會成為下個世代最重要的顯示器之一。
帶電白色粒子會依據電場條件向上或向下移動,使該像素顯示白色粒子或黑色溶液的顯色。
電子紙的科學原理
目前市面上販售的電子紙產品,大多是以可通電控制的軟性基板為載體,把基板像是方格紙般分格成數百萬個小方格,每個小方格是一個微杯,微杯內放置黑色溶液及黏滯係數較高的膠體,以及白色帶正電的二氧化鈦粒子,最後再蓋上透明的導電薄膜。
在微杯中的白色帶電粒子,會依被施加的電場方向及強度差異,移動到靠近或遠離薄膜的位置。當環境中的光源照射到電子紙時,染色粒子會反射環境光源,在不同深度的粒子反射的光線強弱不一樣。一整個基板有數百萬個微杯,就能以黑底白字的方式,顯示出一篇文章。
彩色圖片也能呈現
至於彩色電子紙,則需要在微杯內加入兩種以上帶色粒子。以下圖為例,在每個微杯中放入白色、青色、洋紅色、黃色,四種粒子。接著利用通電控制,移動不同顏色的粒子。
利用電場方向及強度差異,改變微杯內各色粒子的分布,就能呈現彩色文字或圖片。
首先,白色粒子層是反光層,環境光線無法穿透白色粒子層。要顯示藍色時,將青色及洋紅色推到上層,環境光線經過青色及洋紅色粒子層後,遇到白色粒子層反射回環境中,我們看到的顏色就是藍色。若要顯示紅色,則調整四色粒子的位置,依序為洋紅色、黃色、白色、青色。透過多種有色粒子的堆疊,以及有色粒子間的加色與減色特性,可反射出數千種顏色。
當染色粒子停留在微杯中的位置時,會在膠體中成為穩定狀態。這時就算關閉電源,染色粒子也不會移動,所以可以維持原有圖像。這表示,使用電子紙閱讀器時,只有翻頁的時候會消耗電力;就算關閉電源,電子紙海報的畫面也不會消失。
電子紙可以應用在賣場裡,標示即時價格及庫存量。
電子紙的未來發展
電子紙的技術日漸成熟,省電的特性更優於高耗能的顯示設備。也許有一天,除了電子書閱讀器、各種行動穿戴裝置,還有提供各式資訊的布告欄,甚至原來依靠紙本印製的賣場售價標籤、行李箱登機條碼、信用卡的即時密碼,都能以電子紙取而代之,省電減廢又節能。像這樣的生活方式,或許不久就會實現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