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

秀美姐姐說身體奧祕
包緊緊看牙齒 更有安全感?

文/黃秀美(健康專欄作家) 圖/樹下繪本 (2020/12/8)

 在臺灣,幾乎人人都有檢查牙齒健康的經驗。許多牙科為了減少大家看牙時的緊張情緒,會在治療椅旁增置螢幕,讓人可以一邊觀賞喜歡的影片,一邊檢查及治療牙齒。

 有些特殊需求的朋友,可能因為身心狀況不同,需要更多特別設備,才能享有跟我們一樣的口腔健康服務。

 舉例來說,有些平常用輪椅代步、沒有體力站好的朋友,或是自閉症患者,在拍環口X光片檢查時,可能會需要躺著,或在舒眠鎮靜下,才能順利拍攝到清晰、準確的環口X光片,方便安排後續牙科治療。

 臺大特殊需求者牙科醫療服務示範中心(簡稱:特需牙科)主任陳信銘醫師說:「目前臺灣北、中、南、東部,總共有七所特需牙科的示範中心。」

 臺大特需牙科還特別提供了輪椅型的治療椅,讓坐輪椅的大、小朋友可以坐在自己的輪椅上,直接接受牙齒的檢查及治療。

 

深壓覺
包緊帶來安全感受

 也有些小朋友,會需要運用「束縛板」配合治療。束縛板乍看像在捆綁、限制小朋友的行動;許多家長剛知道要用束縛板時,很擔心造成孩子的陰影。其實束縛板就像行車時的安全帶,可以保護我們的安全。

 陳信銘醫師表示:「束縛板一開始是印地安人用來包縛小孩,把小孩背在身上,方便在野地行動的方法。後來一些研究發現,適當的使用束縛板保護,小孩比較不會呼天搶地的亂動,還可以促進「深壓覺」,讓他們在比較不緊張、沒有壓力的情況下完成治療。效果就像小寶寶用包巾緊緊包裹,可以睡得比較安穩,不會在睡夢中驚醒。」

 「小孩第一次用束縛板,可能會因為害怕而掙扎、哭鬧,經過幾次使用經驗後,甚至會自動爬到椅子上,要求要用束縛板包起來,以緩和情緒、增加安全感,順利完成治療。」

舒眠鎮靜
不知不覺完成治療

 如果要治療的口腔問題比較繁複──尤其牽涉到手術時──小孩可能會因為頭轉來轉去影響到安全,就會視情況,先讓患者空腹六到八小時,再由麻醉科醫師協助做舒眠鎮靜,讓患者在沉睡中順利進行治療,不會留下害怕、痛苦的記憶。

  

束縛板又叫「搖籃板」,源自美洲原住民用來攜帶幼童的傳統工藝。

QA時間

Q特需牙科和一般牙科有什麼不同?

A特需牙科是提供給有特殊需求民眾看牙齒的地方,採全預約制,患者大多領有身心障礙手冊,年齡從零歲到一百歲都有。

 小朋友如果坐輪椅,或患有腦性麻痺、自閉症、唐氏症、發展遲緩、罕見疾病、癲癇、肌肉萎縮等疾病,就能在特需牙科得到跟一般兒童同樣的口腔健康照護服務。

 也有少部分非常害怕看牙科,沒辦法在一般牙科順利就診的民眾,會來特需牙科就診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