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速AI應用 國研院啟動高效能開發平臺
全中運開幕4/19登場 4/3線上限量索票
第7屆青少年諮詢會 選出14名代表為學生發聲
公費留考簡章 六月下旬公告
北市「鮮奶週報」4/14上路 逾18萬學童受惠
衛福部表揚184名社工 林萬億獲特殊貢獻獎
北市將改善國高中學生置物櫃 預計三年六億經費
竹市托嬰中心照顧不當 勒令停業
清早的校門口,漸漸有學生和他們的父母聚集。冷颼颼的天氣搭著不時落下的綿綿細雨,使多數人的臉孔罩著一層薄霜,連微笑也擠不出來。我心想:今天將是個挑戰度滿高的親子戶外日。還好我天性樂觀,喜歡挑戰……遊覽車裡的麥克風這時突然發出聲響:「這位是今天幫我們『上課』的講師……」我欠欠身,期望用笑容暖化眼前稍嫌冰冷的氛圍,畢竟難得親子出遊,壞天氣掃興,還要「上課」,連我都有點討厭自己了,更何況他
同事是環保志工,他在回收桶看到一本一九九七年的《讀者文摘》,因為從小被教導要敬字,於是撿起來。翻閱內容後,發現裡面有一篇文章對現在被忽略的品德教育很有啟發,因此把文章放在群組裡,與大家分享。原來《讀者文摘》的工作人員在亞洲放了一百四十個皮夾,歐洲放了兩百個,美國則放了一百二十個,裡面有相當於五十美元的該國鈔票、一張有電話號碼的名片,還有孩子的相片。他們想藉此檢視住不同城市,有不同文化和不同
門診中,一個媽媽向我敘述她女兒最近吞嚥困難的情形:大約四個星期之前,有一次女兒吃泡麵,誤食包裝袋的一個小塑膠片,卡在喉嚨,幸好在全家人一陣手忙腳亂的幫忙下,順利將異物取出。但自從那天開始,她女兒對「吞嚥」這件事開始莫名的恐懼,整整一個月都吃很少。每次吃飯時間一到,她女兒就愁眉苦臉,桌上香噴噴的牛肉、豬肉、雞肉,每一口都要咀嚼非常久。只要食物稍微大塊一點,最後可能還是會吐出來,或者必須一小口
進入職場多年,早就忘了有寒暑假這種福利。除非自己請假,否則一年到頭最長的假期也就是年假那幾天。想起剛進入大學的時候,發現寒暑假竟比中小學時的還長,簡直是喜不自勝。放長假時,每天浪擲光陰,好不快活,殊不知那是大學特殊的設計,希望莘莘學子嘗試運用自由時間,好好為自己規畫人生,增加讀書以外的歷練。隨著臺灣漸漸跟上國際潮流,這種鼓勵自學的風氣更加盛行,近年來,有些大學甚至進一步減少授課週次
最近有一些和學習有關係的新聞事件:不論是一○八課綱把哪幾篇古文刪除,或是英文課程中必須用英文來介紹辦桌、媽祖,其實都是很好的提醒,就是我們該轉換對於學習的看法。學習本來就不該局限於課本列出的內容,也不該只聚焦在考試會考的科目上。但是,大家對國民教育的認知,似乎並沒有隨歷次課程綱要調整而轉變,仍停留在「聯考時期」,也因此才會有教師認為課綱刪除某些內容是很嚴重的事情。其實只要老師願意,還是可以
各位知道嗎?全世界第三多人講的語言,僅次於英語、華語,多過西班牙語,居然是一種印度官方語言「印地語」(Hindi),總共超過六億人口使用,但網路上以印地文呈現的內容居然只占百分之零點一。而印度還有其他二十一種官方語言,再加上方言,共超過一千種。幾個月前,印度搭著AI技術,推出一個特別的教育專案「Bhashini」,第一次可將所有的英文內容即時以各種當地方言提供給各級學校,全印度的孩子終於可以自由自
假日晚上,催了小學三年級的兒子幾次,他還不放下遊戲機去洗澡,我忍不住威脅:「再不關掉遊戲機,我就要修理你呵(請原諒本人錯誤示範)。」他竟然回我:「哦,爸爸你家暴,我可以打一一三。」我頓時傻眼:「家暴?你從哪知道的?」「學校老師有說。」我身為法律人,豈容挑戰?馬上轉換成律師角色:「《民法》規定父母對子女有懲戒權;你不乖,我可以管教你。」這時,國中一年級的兒子插話:「可是《民法
臺中市區的「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是各校校外教學的熱門去處;對在地學校而言更是近水樓臺,利用市公車系統就能親近的寶庫。不過,一群活潑好動的小學生搭公車前往,如何在車程中過得充實,與其他乘客共享好品質的旅途呢?眼觀四面細察家鄉風景一日前樹義國小五年一班學生,攜帶教師準備的法寶──兜風賓果卡,搭公車前往科博館。候車時,就開啟了學習之旅!「兜風賓果卡」一面是公車行駛路線圖
兩歲的孩子通常已經可以嘰哩呱啦講出一些句子;然而,約有百分之十五的人在這個年齡的時候,會說的語詞不到五個。這些幼兒想要什麼東西,就用「一指神功」比畫,最多會發出一些單音,讓爸媽好心慌。翻開兒童發展檢核表,兩歲這個年齡階段,穩定使用的語詞至少要有十個,雖然其他的發展項目都正常,還是叮囑爸媽務必帶孩子給醫生檢查一下。當醫生詳細問診,多方評估後,確定三大重點:一、孩子沒有自閉光譜傾向;二
最近有一部電影《小曉》,劇中討論一個有注意力不足過動症的小學生,在學習上和在家庭中的困境。相信看完這部電影的人,都會在意識層面上提醒自己:要對有這樣症狀的人多一點包容。然而,如果你周邊的人有這種狀況,要做到包容,其實沒有想像中的簡單。不過,值得慶幸的,有注意力不足過動症的人,比率上應該不到一成。其他那些讓我們覺得有注意力不足過動症的行為,多半是假警報,是比較容易處理的。倘若你懷疑孩子有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