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速AI應用 國研院啟動高效能開發平臺
全中運開幕4/19登場 4/3線上限量索票
第7屆青少年諮詢會 選出14名代表為學生發聲
公費留考簡章 六月下旬公告
北市「鮮奶週報」4/14上路 逾18萬學童受惠
衛福部表揚184名社工 林萬億獲特殊貢獻獎
北市將改善國高中學生置物櫃 預計三年六億經費
竹市托嬰中心照顧不當 勒令停業
今年是全球「大選年」,估計全球有四十億人投票選出相關國家領導人,近期全球矚目的是日本與美國大選。我國與日、美斷交多年,但仍維繫廣泛而密切的關係,選舉結果,國人關注。日本眾議院改選前天完成,執政聯盟的自民黨和公明黨合得兩百一十五席,距半數兩百三十三席有段距離。首相石破茂雖表示不排除與在野黨合作,也不會請辭,但他必須承擔敗選責任。第二大黨立憲民主黨黨魁野田佳彥,也虎視眈眈想結合小黨取而代之,那麼自民黨從故首相安倍晉三以來主張的「臺灣有事、日本有事」,將會受何影響,臺灣需要面對。臺灣將面臨的更大政治變遷,是美國將在下月五日選出下任總統。進入倒數階段的十月,若干民調顯示,川普民調翻轉,
桃園市一名有聽力障礙的七年級學生,今年獲得總統教育獎。但她的母親日前在網路上貼文表示,女兒的同學說「還不是因為你有病才得獎」,否定了女兒所有的努力,令人心碎。消息傳出後,總統賴清德留言給予鼓勵,市長張善政也親自到學校表達關心。說出那句話的學生,未必帶有惡意,可能是無法體會聽障者的困難,以致不了解同學付出多少努力,才能達到一樣的優秀表現。其實在國小階段,很多學校會舉辦體驗活動,例如蒙上眼睛在校園行動,體驗視障者的困境;手腳綁上沙包再夾豆子、穿脫衣服,感受行動不便者的無奈等。大學也有類似教學案例。教授帶著全班學生到操場,請所有人站在相同的起跑線。教授再設定不同的條件,例如家境富裕的
核三廠近期歲修暫停發電,且明年將退役,有人因而擔心臺灣電力來源。若再看向國際,古巴最大電廠日前故障後全國停電,不免聯想到九二一地震後,以及前年興達電廠引發的大停電,更添憂慮。其實依台電二○二三年數據,核電占整體發電比率為百分之六點三,臺灣當不致於只因核電歸零就缺電。而古巴的案例,是因電廠停擺導致電網癱瘓;九二一地震停電主因,則是變電所損壞;興達電廠事故,是因操作失誤後電力輸出瞬間下降,變電所反應不及。亦即,這些大停電事件的直接原因都不是缺電,而是電網。可見除了發電量,電網也應是電力議題的焦點。尤其近年來全球電力的發展越來越重視再生能源,其往往不是由大型電廠集中發電再配送,而是採
雞蛋價格因產量過剩而持續下跌,從去年五月每臺斤批發價五十五元,在上週降到三十一元,創近四年新低。中華民國養雞協會呼籲政府,比照石斑魚和鮮乳,推動校園「班班每日吃雞蛋」,解決產銷失衡問題,促進蛋價回升。農業部建議雞農,避免過度依靠任何團體增加消費,應視市場供需自主調節。然而蛋價下跌,末端消費性產品價格卻沒有跟著降價,近日成為各界熱議話題,尤其早餐店荷包蛋等蛋製品。早餐業者過去兩年因蛋價飆漲,把荷包蛋價格從十元逐步調高到十五元,甚至二十元。現在蛋價跌幅超過四成三,罕見業者主動降價反映成本。面對消費者質疑,業者辯稱店租、人事成本和電價都漲,僅有蛋價下跌,很難反映成本。乍聽似乎言之有理
前立法院長游錫日前提議中山國小改名渭水國小,總統賴清德贊同,將請教育部、文化部與宜蘭縣政府研議改名。消息批露後,有人贊成,有人反對。學校改名,涉及歷史傳統、校友情感、社區認同等,茲事體大,必須格外慎重。因而,絕非某人建議,就能確定,仍必須回歸到法制層面處理。依《公立國民小學及國民中學變更或停辦準則》第四條規定:「學校因校務發展需要申請改名者,應擬具改名計畫書,經校務會議審議通過後,檢附會議紀錄,向地方主管機關提出申請;經地方主管機關審議通過後,核定學校改名,並送中央主管機關備查。」依此而言,學校改名必須有三要件:校務發展需要、校務會議通過、地方主管機關通過;而教育部只是備查角
日前,國發會人口推估報告出爐,臺灣即將進入人口轉型關鍵時點,未來總人口數將由現在的兩千三百四十萬人,到二○七○年減至一千四百九十七萬人,其中,零歲到十四歲幼年人口減少一百七十一萬人,十五歲到六十四歲青壯年人口減少九百二十萬人,六十五歲以上老年人口則增加兩百四十八萬人。另外,二○二五年將是臺灣進入「超高齡社會」的時點,屆時每五人即有一位長者,而「人口紅利」將在二○二八年結束。在學齡人口逐年減少的趨勢下,各級學校都將面臨生源短缺問題,班級數減少、裁併、停招、停辦、退場將成常態,緊接而來的則是教職員工生計及教育資源重新分配的問題。而青壯年人口減少,也將導致勞動力結構改變,加上產業結構
學生在假期隨師長赴國外旅遊,近年來愈見普及,多數為欣賞風光、增長見聞等舒適圈行程,如能考慮安排赴國外特殊地區從事志工之旅,將觀光轉換為有責任的旅遊,有助學生認識不同世界,結交各國學生,甚具意義。宜蘭縣蘇澳鎮岳明中小學八年級兩班師生近百人,在暑假遠赴尼泊爾,從事志工服務,為期十六天,開學後舉行感恩分享會。擔任志工的岳明學子共同感觸是,該地區生活條件不佳,當地學生最大心願是每天可到學校讀書,家長也努力完成小孩願望。學生志工由此反省自己,是否珍惜學習資源。透過志工服務,啟發學生反省能力,已頗難得;更可貴的是,岳明學生行前是以洗車打工籌募旅費,展現勇於踏出舒適圈的精神和作為。臺灣社會從
臺北市日前發生一起高一學生無照駕駛失控,造成三死兩傷的悲劇。民團表示,無照駕駛的罰則過輕,以致許多人心存僥倖。此外,未成年人無照駕駛案例多,涉入交通事故的比率也高,同樣值得關注。據統計,近五年無照駕駛涉入交通事故案例,每年平均超過四萬起。光是今年一月到七月,少年無照駕駛涉入事故就有三千五百零二件,造成四十六死、五千三百六十九傷。民團表示,少年無照駕駛案例,多發生在六都以外、公共運輸相對不完善的地區,主要動機是為了通學與打工。然而,每年各地高中職都會傳出交通車流標,即使國教署提供非山非市學生交通補助,仍沒有業者投標。原因包括大客車駕駛人力不足,學生交通車車齡限制,少子化導致搭乘人
近日一名新北女教師在社群平臺發文,談論學生的外貌與氣質,戲謔的言詞逾越師生界線,使人浮想翩翩。貼文一出,引來網友猛烈批評,認為發言不妥,最終女教師關閉社群帳號,教育局也啟動性平調查。臺灣自二○○四年實施《性別平等教育法》,民眾的性平素養確實逐漸提升。因此,網友多能察覺這名教師的言論有違性平原則,並提出質疑與告誡。不過,事件初期教師還與網友激辯,顯示其性平意識及認知尚有不足。事實上,教師在個人社群發言仍具公開性質,何況涉及對象為未成年學生,發言更須審慎並遵守專業倫理。教育部在二○二二年發布《性別平等教育白皮書2.0》,點出教育現場的困境:因為現行性平教師師資的職前專業養成及在職認
東海大學女學生上個月依號誌穿越斑馬線,遭臺中市公車撞擊喪命,再度引發輿論撻伐臺灣交通現象。為洗刷行人地獄惡名,交通部公路局昨天推出宣導影片,呼籲大客車駕駛於路口轉彎前,落實「指差確認」,共同維護行人安全。「指差確認」源自日本鐵路安全文化,駕駛員透過手勢並口誦「左邊沒人,右邊沒人,再通過」,降低操作失誤。除了臺鐵和臺灣高鐵引進多年,臺北市首都客運從十年前開始,要求駕駛員行經雙北市重要路口轉彎時,執行指差確認,降低肇事率。然而指差確認在我國公路交通始終未能蔚成風潮,直至上個月發生東海女大生不幸事件後,才廣泛引起討論。南投縣和臺中市政府率先聯合公路局轄區監理所,呼籲客運業者確實執行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