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卷調查 六成家長:孩子手機成癮 半數家庭起衝突

臺北市議員曾獻瑩昨天召開記者會,公布最新的兒少手機成癮問卷調查,發現約半數家庭曾因為手機,經常或非常頻繁出現親子衝突;有六成家長認為孩子有手機成癮現象;過半數家長認為手機對孩子的情緒、作息、課業帶來負面影響。臺灣少年權益與福利促進聯盟昨天也舉行座談會,邀請專家學者探討數位劇烈衝擊下的因應策略與業者維護兒少的措施;臺少盟理事長林月琴表示,網路提供青少年交流和學習機會,卻帶來霸凌等傷害,須透過立法解決,並提高政府對科技犯罪的偵辦能力、主動查緝,建議網路設分級制度,平臺也要自律。
曾獻瑩說,有效問卷共八百五十一份,調查年齡層,國小、國中、高中家長約各占三分之一,八成六是六都家長。調查發現平均一天使用手機逾八小時的學生不到一成,近五成三的學生使用一小時到四小時。多數學生用手機多是為了看YouTube或抖音,占比六成八;其次是為了玩遊戲,占六成三;半數使用手機上社群平臺。臺北市教育局長湯志民說,對於手機成癮屬高危險群的學生,學校會有個案輔導,甚至有醫療資源進駐學校協助。
臺少盟在座談會中表示,近年兒少身心面臨網路的威脅增加,根據iWIN二○二一年年報,青少年申訴達兩萬五千件,其中三成三是暴力霸凌,兩成二涉及色情內容,一成四是資安問題。
iWIN網路內容防護機構執行祕書劉昱均表示,許多兒少在網路發生問題時因擔心被家長責罵,不會向外部單位或家人、師長求救,而是找同學幫忙,同學再上網查詢,反而不能解決問題;建議專家學者提供數位素養教材給兒少,讓他們知道如何使用、向誰求助。
作家黃哲斌說,多數家長不知孩子在網路關心哪些議題,親子間容易出現紛爭,呼籲兒少和家長都要培養資訊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