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天,我在火車站排隊買票,看到一個年輕人在隊伍旁邊徘徊,不久,他選定排在我前面的一個婦人,趨前開口道:「阿姨,我的錢包被扒了,您能不能借我一點錢買車票回家?」那個婦人聽了有點猶疑,因為看新聞報導,以這類說辭騙錢的人不少,她不知道這個年輕人說的是真的還是假的。年輕人看婦人猶豫,大聲問:「您不相信我嗎?」婦人沒料到年輕人竟有如此舉動,瞬間漲紅了臉,又發現許多人投來關切的目光,因
訂閱線上串流媒體隨選視訊平臺已經是現代家庭的常態,而不論是N平臺或是D平臺,提供的影片基本上都會按照年齡分級,以免孩子觀看到「兒童不宜」的影片。但其實父母也清楚明白,如果孩子真的要偷看限制級影片,在如今的網路時代,其實是防不勝防,他們總有辦法可以翻牆看到。 網路遊戲更是如此。雖然每一款遊戲都設定適合的年齡,但使用者下載或購買遊戲時,商家根本無法核實買家的年齡,因此,許多有攻擊對手和殺戮情節
穿不下的舊衣,你如何處理?有沒有可以展現創意、永續利用的方式呢?臺北市吉林國小校長郭瑞芬帶領校訂課程小組,設計「舊衣變身名畫」課程,內涵呼應SDGs永續發展目標「責任消費與生產」的精神,導入認識快時尚背後隱藏「血汗工廠忽視人權」、「快速汰換衣物汙染地球」等問題,讓學生了解盲目購物將為地球帶來可怕災難,願意發揮創意,創造衣物永續利用的價值。示範改造手法 鼓勵延伸應用在
「我該怎麼叫孩子放下手機?提醒他遊戲結束時間到了,也不理我!」越來越多學生手機不離手,這讓父母很焦慮。專家指出,這源自不同的世代本質:在「電子時代」成長的父母,電視節目播完(通常不超過一小時)可以關掉電視機,等下一次節目播映時間到了再打開電視收看,但生於「數位時代」的孩子習慣盯著螢幕,電玩也很難說停就停,因此沒有「停止」的概念,也無法等待,失去「靜下來」的能力。國語日報社日前邀請數
幾個月前,美國密西根大學的研究人員在非洲國家剛果,研究四十隻黑猩猩,藉黑猩猩證實了一件不易從人類身上實驗證實的事。這項實驗結果近期發布於《實驗心理學期刊》。學者供應兩種食物給這四十隻黑猩猩,一種是不怎麼好吃但尚可接受的花生餐,一種是神祕大餐;如果選擇神祕餐,出現在餐盤上的可能是美味的香蕉,也可能是難吃的小黃瓜,機率各半。學者發現,青少年黑猩猩儘管知道可能倒楣的拿到小黃瓜,仍會一直打開神祕餐
許多父母擔心自家已是小學高年級學生(甚至是國中生)的孩子,對閱讀仍興趣缺缺,閱讀能力也有待成長(常不知如何回應老師指派的學習任務,也常讀不懂長長的考試題目),加上繁重課業、沒有時間……該如何是好?我的答案是──「能力」與「興趣」是相輔相成的,有時是先對某件事感興趣,持續做著做著就提升了能力;有時是學到方法提升了能力後,才對那件事感興趣。閱讀能力與閱讀興趣也是如此,兩者相輔相成。如何讓忙碌的小學高年級孩子在有限時間裡對閱讀感興趣呢?答案是──讓他覺得:有人需要我!是的,賦予孩子與閱讀有關的小任務,那種不用花多少時間,但有成就感的小任務,好讓他感受到被需要,又讓他發
今年我有一個新的講題「3C教養新思維」,我總是用一句話來開場,而這句話來自這些年的觀察──親職座談會學員發言時沒說出口的「潛臺詞」。「我們的焦慮多半來自陌生。想要減輕焦慮,就要先降低陌生感,靠的是了解與學習。」學員認同我這句話以後,我開始說明我觀察的數位時代現狀,提醒風險與建議因應之道。因為我懂的有限,所以省去許多「大道理」和數據,而是在這個道理的架構下,說幾個我在各處聆聽
「今天的作文題目是『給吸菸者的一封信』,對象可能是家人、陌生人……」這是懷生國小服務隊的課程,來自師生對「拯救被菸蒂淹沒的地球」的共識。回溯去年底,一如往常,服務隊在校園周邊撿拾垃圾。有人問:「菸蒂要撿嗎?」這讓師生意識到,大量菸蒂垃圾隨處可見,使人忽略。於是,師生以「終結『菸地』,還地球乾淨容貌」為目標,展開一場寧靜革命。從教室到街頭勇敢行動帶來改變抽菸損害人體健康,更會
臺灣是近視王國。因此,建議為人父母者從孩子四歲開始,就要主動定期帶他到眼科診所檢查視力。一旦發現孩子近視了,眼科醫師通常第一個建議就是「點散瞳劑」。點散瞳劑是一場耐力賽,開始治療後,就每天點眼藥水,好幾年都停不下來,彷彿永無止境。時間一久,父母心中難免懷疑:散瞳劑這樣點,到底有沒有效?是在點「心酸」的嗎?都沒有副作用嗎?有效安全無副作用請大家放心,過去已經有非常多的研究證實
最近社會上討論起是否實施週休三日,因為有些證據顯示週休三日對企業和員工的好處比壞處多。有大學校長順勢說,只要教育部允許,他們學校也可以週休三日。我問了我的兩個小孩,他們聽到可以週休三日,第一時間的反應都是舉雙手歡迎。學得久不一定學得好有些人擔心為實施週休三日,可能必須減少學習時數,而這會對學習成效造成不好的影響。但實際上,一些研究數據顯示,學習時間的長短和學習成效沒有顯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