偌大的教室展開以「音樂」為名的課程,卻看不見任何一種樂器,取而代之的是——智慧觸屏上密密麻麻的效果控件與聲音波形。原來這個課程是以平板電腦為學習媒介,套句流行語就是「科技助攻」!跳脫傳統助推廣桃園市自主學習3.0實驗室的探究性課程,邀請銘傳大學數位媒體設計系林育誼老師,以數位工具來打破傳統學樂器的門檻。Music App簡易的操作介面,讓人在彈指間玩奏不同的樂器;初學者無須從單項樂
小至的媽媽是我以前醫院的同事,當初轉換跑道時小至大約兩歲,轉眼間都念大班了。這天小至跟隨媽媽到我的門診,除因輕度弱視須早期矯正而戴眼鏡外,整體看來是個活潑好動的孩子。媽媽跟我打招呼:「好久不見!小至來跟叔叔打招呼呵!」小至好奇的東張西望,敷衍的向我揮揮手。我問:「他看樣子都還好,你們醫院應該可以協助,怎麼會想到來這邊掛號呢?」媽媽說:「他從小班開始就在我們醫院做語言治療,因
古諺云:「言為心聲,書為心畫」,是指個人的想法可透過語言詞彙表達出來,個人外在的文字書寫樣態也可能反映出心理狀態。其實語言與文字一直是各種文化中最重要的概念表徵方式,透過特定的符號系統,意義得以溝通,文化才能傳承。透過科學探究與他人和環境互動科學文化的傳承過程中,透過科學探究產生新知識,是科學專業人士的重要使命,科學家常運用有創意的假設或理論,來引導新問題的解答方向。建構新
今年七月,兩個小學六年級英國學生 Oscar Maynard 和 William Davies 創下紀錄,由他們掛名作者的「論文」,竟成功的登上了《心理學質化研究》期刊!要知道,一般成年學者的論文都不一定能被期刊收錄,這份六千多字的「小學生論文」憑什麼可以被選上?原來,其中一名學生的母親是英國的樸茨茅斯大學( University of Portsmouth )教育學系教授,她說這篇論文本身結論不重要,重點是示範了「如何和孩子一起做研究」。目前和兒童心理學、教育學的相關研究,百分之百都由成年人所策畫、執行、撰寫,兒童最多只能以「實驗對象」身分參與。這位教育學教授堅持讓孩子們自
日前報載,教育部最新頒布《教師輔導與管教學生辦法注意事項》引發基層教師及教團反彈聲浪;教育部隨後於九月十六日宣布條文修正聲明。恰巧當天《國語日報》教育版刊登〈班級經營,融入戴明管理十四要點〉一文,拜讀後,心中激起許多想法,或可提供教師作為輔導管教學生的參考。作者李惠銘校長從過去治校與領導的經驗,將戴明品質管理十四條法則融入班級經營方針,旨在闡明班級經營可兼備人權主體與管理效能,教師可從班級管理者進階為班級經營者,甚至轉型為領導者的新思路,對班級經營有相當的影響與幫助。根據我過去長期對校園生態的觀察與理解,提供幾個班級經營的基礎思考面向:一,價值觀的形塑:包括個人成長與班
今年全國SUPER教師獎頒獎,臺中市首次頒發評審團特別獎給陳姓代理教師,陳老師已有六年代理經驗,認真教學備受肯定,得此殊榮,實至名歸。目前政策規定,代理教師一年一聘,即使表現良好也只能續聘三年,之後就得另尋他校應聘機會。如果機運不好,極有可能會淪為流浪教師。這對表現超凡的代理教師並不公平,對學校是人才流失,對學生而言,頻頻更換教師更是一大損傷。也因為教育部嚴格把關各級學校員額人數,再優秀的代理教師,如果沒能通過僧多粥少的嚴酷教師甄試,只能繼續飄泊,還得隨時承受正式教師不願意做的行政工作。如果現行教育政策有太多考量,修法不易,無法立即提升員額編制,讓資深代課教師可以如願轉
「勇敢」似乎是重要的價值觀!我們常鼓勵自己或別人要勇敢,但我們較少思考什麼是勇敢,什麼是不勇敢;我們也少談論為什麼要勇敢,不勇敢不行嗎?我們更少交流該怎麼做,才能讓自己、讓別人勇敢。家長可參考下方書籍及閱讀建議,與小孩一起探討「勇敢」!定義配合插圖呈現《勇氣》這本書沒有故事,只有「定義」,每則都用一句話加小插圖呈現。定義看似簡單卻有深層意涵,例如「勇氣,是有兩枝棒棒糖,卻能留下一枝
苗栗縣大山國小教室偶爾會闖入不速之客,接著就聽到孩子喊:「有蜜蜂!」獨具慧眼的孩子還說:「是虎頭蜂!」隨後,他們一臉驚恐,尖叫聲此起彼落。教師納悶:只要是飛蟲身體黑黃色相間,就一定是蜜蜂或虎頭蜂嗎?蜂類像洪水猛獸那樣可怕嗎?展開全面性認識為了讓學生深入認識蜂類,師長規畫了「蜂瀰校園」主題課程。透過相片觀察、簡報討論,引導孩子從科學角度認識蜂的分類、習性及貢獻,破除刻板印象。課程結合
新課綱施行進入第二個年頭,前些時候教育部長的發言,讓我印象深刻,他說:「選了後發現自己不喜歡,那就對了!」意思是,現在發現對某領域不如想像的喜愛,總比大學選錯系懊悔來得好。我覺得這是新課綱很重要的精神,不是只探索喜歡什麼,也要從探索過程中發現不喜歡什麼。身為父母的我們,很多時候在鼓勵孩子嘗試時,往往都會說:「你又沒試過,怎麼知道自己會不喜歡?」這句話往往伴隨的前提是,大人認為準備的
「明天上午要做的簡報終於搞定,該準備半小時後跟國外客戶的會議。」我在書房裡喃喃自語,因為已是半夜十二點,還掛念:「要早起去孩子班上當愛心家長,等一下的會議一定要速戰速決……」頓時內心由緊繃轉為些許放鬆,嘴角也露出微笑。這種心情看似矛盾,有點「自虐」,但我還是選擇在工作最忙碌的那段時間,熱心參與學校志工與活動,當作平衡生活的「雞湯」。話說我有一對龍鳳胎兒女,大女兒聰明乖巧,小兒子活潑好動,兩人個性截然不同。但有一個共同點就是,平日下班接孩子們回到家,他們都喜歡黏在媽媽身旁聊天、吃點心,也由媽媽招呼洗澡、睡覺。我想這應該是大多數爸爸的家常,因為爸爸只要好好賺錢養家,或者是當媽媽管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