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愛健康日
皮膚好癢 應搽類固醇藥膏?

小朋友皮膚發生狀況時,醫師有時會開類固醇藥膏,但有些家長會對類固醇的副作用感到特別擔心,為什麼呢?
Q.什麼是類固醇?
A.一般我們說的類固醇藥物,是指糖皮質類固醇。糖皮質類固醇是由身體的腎上腺皮質分泌,主要作用與能量代謝、血壓調整、電解質平衡有關。
此外,糖皮質類固醇可以抑制體內發炎物質合成與釋放,保護我們在壓力或對抗疾病過程中不受傷害。科學家看到糖皮質類固醇強大的「抗發炎」及「免疫抑制」作用,合成人工類固醇,用來治療一些身體不當發炎及不當的免疫反應。
Q.類固醇用久會有副作用?
A.適當使用類固醇,就像踩煞車一樣,可讓失調的免疫系統、過分發炎的患部受到控制,像異位性皮膚炎、溼疹、蕁麻疹等,都能因為搽了適量的類固醇得到改善,因治療時間短、用量也少,出現副作用的狀況很少。
但如果症狀較嚴重,需要長期大量使用,就可能造成皮膚變薄、萎縮、血管擴張,產生萎縮紋、色素沉澱,甚至出現酒糟肌等副作用,但停藥後就能逐漸改善了。
至於像自體免疫疾病,例如紅斑性狼瘡、風溼性關節炎、乾癬等,或是腎臟疾病、皮膚疾病、嚴重的過敏反應等,也需要長期使用口服類固醇來抑制免疫反應。研究發現,兒童服用類固醇劑量超過一天二十毫克,連續二十一天,可能會造成鹽分堆積,導致水腫、水牛肩、月亮臉等副作用。
Q.既然類固醇有副作用,那該如何選擇適合的外用類固醇?
A.小朋友可以不用那麼擔心,一般短期間、少量的搽拭,並不會出現副作用。何況兒童使用的類固醇,強度都相當輕微,只要依照醫囑使用,副作用出現的機率很低。以下帶大家來看類固醇有分哪幾種。
分強度:以外用藥膏來說,依強度可分為七個等級,第一級最強,第七級最弱。一般可以在藥局購買的藥膏,質地通常較溫和,大多為六、七級。其中,嬰幼兒及老年人的皮膚較敏感,一般以第五到七級弱效類固醇為宜,且為短期療程,避免影響發育。
劑型:分為軟膏、乳膏、凝膠(gel)、洗劑這幾種,以軟膏的黏稠度最高,因比較油膩,適合用於治療無毛髮、乾燥或角質化部位;乳膏則容易推展,適合治療皮膚容易流汗的部位;凝膠及洗劑則較清爽,適合用於毛髮濃密部位。
依吸收率:皮膚越薄,類固醇的吸收率越高。溼潤或較滑嫩的皮膚,如眼周或生殖器,吸收率高達百分之四十二;前臂皮膚吸收率為百分之一;手掌和腳掌都不到百分之一。
Q.應該如何正確搽類固醇?
A.以外用類固醇來看,當異位性皮膚炎、溼疹或蕁麻疹等疾病急性皮膚病發作時,可以短暫使用外用類固醇藥膏改善皮膚狀況,一來可以降低皮膚發炎,二來可以減少搔癢感,減少抓傷的機會。
至於正確搽類固醇的方法,是將少量藥物直接塗抹到患部形成一層薄膜即可,儘量只塗患部,一日一次或兩次。多塗抹只是浪費。什麼時候要停搽?當皮膚摸起來不再粗糙後,就應該停止塗抹藥膏,改搽一般保溼保養品。
找出需要類固醇藥物的原因
提醒小朋友,類固醇看似能很快抑制發炎、降低免疫反應,但類固醇的使用應該是「救」急而不是「依賴」,仍要回歸疾病本身,找出到底是什麼原因造成皮膚不舒服。例如異位性皮膚炎,按中醫觀點可能是感冒風寒沒有完全好,需要管道發散埋在身體的寒氣,而皮膚剛好是人體最大的排泄器官,因而引發異位性皮膚炎;溼疹則可能是平時吃太多冰品、甜食造成的。
換言之,我們應該回歸疾病本身,對症調養,而不是依賴類固醇藥膏,才是對待身體的正確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