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學生音樂賽 新北新莊國中抱回六特優
國中會考准考證寄發 五月十七日、十八日考試
新生兒篩檢非健檢 國健署籲保險員勿誤導
響應四二三世界閱讀日 宜縣表揚閱讀推手、達人
每十五人有一人遭偷拍 婦團籲民眾正視
黃麗音北美館個展 組裝現成物呈現日常消費
新北四校勇闖FRC機器人世界大賽 市長加碼補助
監院調查臺灣AI發展 指政府資料治理有違失
「桃園市自主學習3.0實驗室」課程多元,還常外出見學。這次參訪「橫山書法藝術館」,是林瑋婷老師主導的「小小建築師」課程。文房四寶融入地景享受書藝美大埤塘、幾棟相連的清水模建築,映入眼簾,導覽員介紹說:「埤塘有水代表硯臺,房子黑頂白牆,代表書法顏色,蜿蜒小徑是書法字跡,一旁的狼尾草是不是很像毛筆?」藝術館的環境設計蘊藏文房四寶意涵,富有巧思,難怪曾榮獲國家卓越建設獎。
希望孩子透過閱讀「獲得新知」又「學習寫作技巧」?沒問題,請看《國語日報》第6版科學版。對,您沒看錯──不是「語文版」,而是「科學版」。毫無疑問,科學文章大多會提到「科學概念」、「科學知識」、「科學原理」、「科學實驗」……作者也一定是該領域的專家,才能確保文中知識正確無誤。乍看之下,會先入為主的以為科學是艱深的、專家才懂的學問,但近年來,科學家用「大眾較能理解的方式」介紹科學,好讓大家更親近科學,由是出現「科普文章」。科普文章的書寫挑戰很高,因為既要「專業」又得「深入淺出」,須有「科學」也要有「文學」、「趣味」,有時還要讓讀者覺得科學文章的內容和自己有關。辦得到嗎
在以前,育兒專家提出獨立思考能力很重要,可能會被父母忽略,而在現今這個年代,獨立思考已經被認定是非常重要的能力,也不大有人懷疑。但孩子獨立思考的能力怎麼訓練?我認為身教非常重要,如果父母平時展現獨立思考的能力,更有機會在無形之中引導孩子。資訊過量大腦易忽略思考最近,我讀到一些關於獨立思考的好例子,特別想與為人父母的讀者分享。首先,在《逆思維》這本書中,作者提到我們會以「溫水
幾週前,《哈佛商業評論》難得刊出一篇研究報導,指出父母的職業類別影響孩子甚巨,尤其在孩子出生的第一年。奠定幼時能力學者發現:年輕父母的工作環境較為人性化,使他們照顧孩子時心情好,和孩子相處的時間充足;這些孩子到了小學一年級,數學能力和社交能力皆強過同儕。這篇研究的結論,是父母的職業和工作方式真的很重要,打從孩子出生,就影響他。我帶兩個孩子移民加拿大。觀察我家青少年兒子喜歡哪
最近,陽明交通大學的研究團隊做了一項重要的實驗,讓我們了解音樂對大腦的重要。研究團隊找了九十五位二十歲到四十歲的聲樂家、鋼琴家與無音樂修習背景的大學生,來看音樂對大腦神經結構有什麼改變,結果發現聲樂家和鋼琴家的長期音樂訓練,強化了他們大腦中白質(神經纖維)的連接,尤其在和情緒有關的邊緣系統上,左邊的連接更強(一般人聽音樂是右腦活化,但音樂家是用左腦處理音樂)。而拿聲樂家和鋼琴家相比,聲樂家
前一陣子,土耳其發生芮氏規模七點八強震,造成土耳其與敘利亞人民重大傷亡。強震發生後,臺灣迅速派搜救隊前往,除了有一百三十名搜救員,還有五隻毛孩小英雄,牠們透過敏銳嗅覺,在倒塌樓房間執行搜索任務。重大災難發生,「搜救犬」向來是尋找生還者重要的助力。為了讓學生認識身懷任務的搜救犬,桃園市龍岡國小舉辦「認識救災小英雄:搜救犬」活動,邀請「內政部消防署特別搜救大隊」領犬員詹天文教官及「桃園市消防局
最近門急診出現很多因腸胃炎求診的小病人,有些人嘔吐,有些人腹痛,當然也有一開始就狂拉肚子的。今天向大家介紹過去這段期間常見的兩個腸胃炎凶手:彎曲桿菌與諾羅病毒。彎曲桿菌害人腹痛如絞各種細菌性腸胃炎當中,有一種的肚子痛症狀特別明顯,甚至痛得被誤認為盲腸炎,就是彎曲桿菌感染。彎曲桿菌感染比率,在臺灣細菌性腸胃炎裡排名第二,在美國則排名第一。許多人假期旅遊,吃了幾天在地美
看到「科學」,您的腦中浮現什麼畫面?A一群穿著實驗衣,戴上護目鏡的科學家,在實驗室裡做實驗。B一群小孩在自然教室聽老師講解,並依指令做實驗。C_________。其實,科學不僅存在於畫面A和畫面B,更能頻繁的存在於畫面C。想知道畫面C的答案?別急別急,先看看左側的「篇名」、「圖片」和「與圖片有關的文字」,就知道答案了。要怎麼看,才能只透過「篇名」、「圖片」和「與圖片有關的文字」知道答案?請參考我的「放聲思考」。一、看標題,斷詞句,問問題。看第一次:在烘手機下探索科學樂趣看第二次:在烘手機下、探索、科學樂趣看第三次:?在烘手
臺北市北投國小校歌的第一句是「大屯巍巍,溫泉淘淘」,學校新的特色遊戲場以大屯山與溫泉為主題做設計,除了有攀岩、攀繩場地外,還打造了兩層樓高的立體螺旋滑梯,同時結合「軍艦岩、丹鳳山縱走」的走讀課程,成為訓練小朋友手腳協調、自我挑戰的基地。認識臺灣挑戰闖關遊戲新學期,五年級社會課程「認識臺灣」單元,也結合遊戲場特色,設計「社會地理」闖關活動,讓學生運用課堂所學,班級更可在上課時
近年,歐美國家出現很多討論「空巢期」的文章,也就是在文章中談及孩子長大離開父母以後,父母心中的悵然。在歐美國家,一旦孩子升讀大學,就理所當然應該離家獨立自主(電影也總這樣演),因為孩子就讀的大學通常不會恰巧在家附近,等於必須搬出去住。不過,最近歐美父母發現,孩子大學畢業後又跑回家來住,於是紛紛討論該怎麼辦。雖然我的兩個孩子還沒到離家求學的階段,但一想到那畫面,就覺得滿逗趣的:歐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