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費留考簡章 六月下旬公告
北市「鮮奶週報」4/14上路 逾18萬學童受惠
衛福部表揚184名社工 林萬億獲特殊貢獻獎
大學退學生重返校園比率偏低、流向未明,監察院日前通過調查報告,要求教育部改進。例如一一一學年退學八千兩百五十人,重返校園僅約百分之二十三點一,但實際狀況及具體流向,均未見追蹤或調查,不利於輔導與協助。其實幾年前,監察院就通過調查報告,要求加強大學生休退學的預警與輔導。據統計,大學生退學的原因,主要是志趣不合、學業成績不佳、經濟困難。尤其考試分發入學的學生休退學比率,較繁星推荐、個人申請的學生更高。在應對志趣不合上,政府的策略是強化高中階段的生涯探索與體驗,鬆綁大學法規學則增加跨域學習彈性。而在大學端,招生時,對於學校、科系的介紹,以及實務應用與就業,也應提供更詳細的說明。
政大傳播學者與民間組織合作調查臺灣兒少的數位韌性,日前公布報告,指出兒少對網路安全的法規面確有認知,但對於網路訊息的真偽辨識、反思能力較差。假訊息對社會的損害極大,因此對於該調查的結果,我們不能不加以深思。同一份調查也顯示,兒少最常使用的入口網站,以YouTube占比最高,其次依序是Google、IG、抖音,也就是以影音社群平臺為主。據此,主導該調查的傳播學者黃葳威分析,這些訊息的推送受制於大數據,兒少因而持續處於被動接收狀態。無獨有偶,美國智庫皮尤研究中心十一月發布「新聞網紅」報告,指出三十歲以下的美國年輕人,有三成七的新聞資訊來源是社群平臺的網紅;路透新聞研究所去年的跨國研
衛福部統計今年十月進入流感季以後,累計逾三百例流感併發重症個案,年齡超過六十五歲長者高達五成九;全臺累積死亡病例達六十九例,病故案例為近十年最高。值得注意的是,確診病例與死亡病例超過九成都未接種流感疫苗。流感疫苗保護效果因年齡與身體狀況有所不同,平均約百分之三十到八十;對健康成年者保護效果達百分之七十到九十。長者若有接種疫苗保護,能夠減少五到六成的流感併發症,降低八成死亡風險。衛福部上月初監測這波流感疫情,發現併發重症確定病例數與死亡數,雙雙創下近十年同期最高,尤其是死亡個案皆未接種流感疫苗,就頻頻呼籲民眾儘早接種疫苗。衛福部更同時宣布啟動獎勵金制度,請醫療院所協助鼓勵六十五歲
日前臺北市成立全臺首創國民小學教學評量研究中心,旨在辦理國民小學基本學力檢測,長期追蹤學生學力品質,以及執行學習扶助方案,對提升學生基本學力是有其價值。中心法制化的正式成立,一則彰顯其中心的重要性,一則業務推動具有持續性,有助國小學力檢測更有其法定地位。目前其他縣市亦有辦理國語、數學和英語的國小學力或能力檢測,只是屬於任務編組方式,因而在運作上不像有正式組織那麼順暢。基本上,國小學生能力或學力檢測結果,能幫助教師了解學生學習成效,作為教師改進教學參考。然而,該項檢測是否能有效提升學生學力,常常受到一些質疑,主要原因在於學校無法於檢測後短時間內收到檢測報告,因而教師無法有效運用檢
教改團體日前邀請學者探討教改三十年來變革。有學者直言,三十年教改過程存在諸多問題,成效不如預期;有學者批評教改邊做邊改,缺乏配套,與實務脫節;也有教師對一○八課綱提出質疑。臺灣教改第一階段,民間提出「落實小班小校、廣設高中大學、推動教育現代化、制定教育基本法」等訴求,之後,政府成立教育改革審議委員會,歷經兩年研議,提出「教育鬆綁、帶好每位學生、暢通升學管道、提升教育品質、建立終身學習」五大建議。但由於邊做邊改,曾遇到不少問題。第二階段則是新課綱修訂,以核心素養為主軸,希望培養學生適應現在生活與面對未來挑戰的能力。但修整文史教育的科目與內涵,縮減基礎學科時數,引起爭議。即使學生在
行政院推動「班班有鮮乳」政策,由農業部每年編列十餘億元預算統籌規畫,卻因若干地方政府及學校表達執行有困難,引發爭議。教團有認為「目的良善」而予支持,也有教團認為「擾亂教學現場」堅決反對。行政院預定本週決定存廢,為學童健康著想,存要有解決方案,廢需有替代方案。據國民健康署「國民營養健康調查」歷年結果顯示,我國七歲至十二歲兒童的鈣質攝取不足率高達百分之百,此年齡層學童正處於骨骼和牙齒成長的黃金期,若長期鈣攝取不足,不利營養健康。另外調查也發現,沒有攝取乳品習慣的學童,近六成是家中沒有準備或家人不喝,透過學校養成學童攝取乳品,不失為補足的良法。因此,每週供應國小及附設幼兒園學童定量鮮
隨著大學實施一學期十六週制,好幾所大學從十二月下旬就進入寒假,到明年二月中旬才開學,如果再加上寒假前後的例假日,最長可以休假五十八天,堪稱史上最長的寒假。面對這麼長的假期,大學生應該怎麼規畫?大學生多已成年,時間相對自由,自主安排的能力較高,近兩個月時間,如果在滑手機與睡覺中度過,未免浪費,應妥善規畫。有些學校舉辦交換生或實習,都值得參加。但最多人的選擇,往往是旅行與打工。旅行,不論騎單車、機車或坐火車環島,甚至組團挑戰百岳、搭船拜訪離島,都是許多人年輕時的熱血回憶,也要趁年輕才做得了。打工,最重要的是學習與安全,尤其要了解勞動法令、注意工作環境,懂得保護自己。此外,漫
「數位教科書國際論壇」日前邀集國內外專家教師,探討AI科技對教育、課程發展的衝擊。事實上,臺灣今年已有科技廠商與教科書合作,推出首部AI教科書,教育部也宣示將數位學習及AI列入下一波課綱修訂重點。數位學習奠基於軟硬體設備及師資的完善。教育部在二○二二年推行「班班有網路,生生用平板」計畫,但是上路以來,出現校園網路不順暢、載具維修不易、師生使用不熟練等問題,也傳出有地方政府為達使用率KPI,要求教師不斷為平板開機,使得政策淪為形式。這項計畫是教育數位轉型的關鍵,相關單位應儘速盤整成效,了解教師及學生需求,以作為未來數位教學的參考。南韓的中小學明年將推出AI教科書,但現在已有數萬名
衛生福利部公布二○二三年青少年吸菸行為調查,青少年吸紙菸比率雖然下降,但國高中生使用電子煙比率卻達百分之四點八,推估全國有超過五萬名青少年吸電子煙。除了青少年吸菸問題,相關調查還揭露臺灣國高中生高達百分之二十六左右暴露於家庭二手菸,相當於每四個青少年就有一個受到家庭二手菸汙染,潛藏菸害風險更為廣泛。衛福部引用美國疾病管制預防中心報告指出,即使是短暫接觸二手菸,都可能會損害血管內壁,導致血小板變得更黏稠;接觸六十分鐘就會產生發炎反應並導致肺部功能下降,增加成年人罹患心臟病與肺癌風險。衛福部在「臺灣出生世代研究」分析兒童罹患過敏性疾病與居家環境暴露關係,發現十二歲前曾暴露於二手菸的
日前嘉義女中校長宣布,自一一四學年度起招收三十名男學生,以因應少子化衝擊,並符應性別就學平權,邁向學校轉型第一步。過去單一性別女校高中欲轉型兼招收男生時,常常遇到阻力,主要來自學校歷史傳統、校友感情、家長不同意及學校成員不認同等原因所致,因而難以成案。如今受到少子化衝擊,單一性別高中招收學生,除了位處大都會地區的學校外,大多呈現日漸困難的趨勢,尤其在花東、屏東地區更是首當其衝,即使是基隆地區亦是相當費力,必須及早未雨綢繆。單一性別高中招生困難學校,招收不同性別學生只能解決燃眉之急;長久之計,仍須思考轉型第二條路,即是與鄰近單一性別高中合併成為一所學校,惟須建立在校內共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