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速AI應用 國研院啟動高效能開發平臺
全中運開幕4/19登場 4/3線上限量索票
第7屆青少年諮詢會 選出14名代表為學生發聲
公費留考簡章 六月下旬公告
北市「鮮奶週報」4/14上路 逾18萬學童受惠
衛福部表揚184名社工 林萬億獲特殊貢獻獎
北市將改善國高中學生置物櫃 預計三年六億經費
竹市托嬰中心照顧不當 勒令停業
自一○三學年度實施的十二年國教,今年剛滿十年。在實施初期,將其分為九年國民教育和高級中等教育兩個階段,前者採免試、免學費及強迫入學;後者採免試入學為主,並依一定條件採免學費。顯然,國民教育和高級中等教育具有不同的屬性。十二年國教法源依據為《高級中等教育法》,該法規定高級中等教育,依一定條件採免學費方式辦理。這項規定與現行取消一定條件免學費之政策不符,需要修法。復依歐美國家實施的義務教育經驗和學理,國民教育和基本教育屬於義務教育,應符合免試、免費、強迫等三大特性。然而,隨著學生學習權的興起,教育權力應當還給家長,由家長決定孩子的受教育方式。即使家長選擇在家自學,也得到法令的允許。
中國短影音平臺TikTok面臨美國十三州與哥倫比亞特區提出的新訴訟,被指控未設保護年輕人措施,使用刻意讓人上癮的軟體,鎖定沒有防禦能力的兒童,讓他們成癮造成傷害,且缺乏有效保護、防範的檢查機制,重視流量甚於用戶健康。例如透過直播與虛擬貨幣功能,經營未經許可的匯款業務,以及虛擬脫衣舞俱樂部般運作,沒有年齡限制。在臺灣,除了抖音的TikTok中文版外,小紅書也藉傳播彩妝、時尚、旅遊、穿搭資訊,掠取年輕人的心。無論什麼好像都查得到,萬事都可問小紅書,取代了臉書、IG,成為青少年最愛用的社群媒體。然而TikTok和小紅書上的政治、時事新聞,往往過於簡短、去脈絡化,使得年輕人無力判斷真偽
二○二四諾貝爾得主日前陸續揭曉,廣受科學界注目的是:有「AI教父」之稱的加拿大科學家辛頓與美國物理學家霍普菲爾德共同獲得物理獎,表彰他們長期投入AI研究成果。AI探研至此晉升到諾貝爾獎層級,勢將鼓舞更多人投入AI的學術研究和產業發展,國內計畫未來四年培育二十萬AI人才,宜均衡促成。根據我國最新國家發展計畫,二○二五年至二○二八年,訂定AI產值突破兆元,過程中需投入二十萬AI人才。AI產值要達標,有賴國發會、經濟部等機構與科技企業合作;所需AI人才,除公司行號要以合理的待遇、良好的工作環境、不間斷的進修機會網羅人才之外,教育體系更要負起長期培育的重任。教育部於秋初成立「臺灣大專院
臺灣動督盟日前公布臺北市首次家戶動物調查,萬華區新和里里長邱惠雯訪查了里內一千七百四十七戶居民的寵物飼養狀況,約占全里總戶數七成,完成「家戶動物調查報告書」。調查結果顯示里內飼養寵物的詳細情形,包括飼養動物的戶數、飼養種類、植晶片、絕育與否,以及流浪動物的生存狀況。臺灣地窄人稠,動物與人類關係緊密,各種大小問題層出不窮,往往成為村里長額外的業務。例如居民飼養寵物,有走失協尋的需求,有狗便、噪音、防疫、衛生等問題,常常要請村里長代為溝通與宣導。有些社區常見流浪貓狗,淺山社區有人猴衝突,苗栗縣有石虎保育的議題,村里長都要介入處理。動督盟表揚過的友善動物村里長,除了愛護動物的邱惠雯,
山陀兒颱風十月初侵臺釀災,幸而在各方協力下,多數災區已重回常軌。我們感謝投入災後復原工作的眾人,也衷心祈禱尚未完全恢復的地區能早日回歸日常。然而,儘快修復損害固然是災後重建的要點,我們卻不能止步於此,對於颱風吹出的種種問題,應持續思考。以行道樹為例,山陀兒颱風挾帶十七級強風直搗陸地,行道樹隨之大量倒伏,乍看之下理所當然。仔細觀察遭風拔起的樹木,就可發現它們的根往往扎得不深,被強風吹倒似乎是必然。但這真的無可避免嗎?樹木醫師詹鳳春日前向媒體表示,風災後人行道上的倒樹,通常是植栽穴太小、太淺,重鋪路面時又切斷樹根,導致根系沒有往下生長,也沒能往旁邊伸展,自然難以對抗颱風。農業部林試
總統賴清德昨天在國慶大會以「團結臺灣,共圓夢想」為題發表演說,內容涵蓋兩岸、經濟、民生與朝野合作。各界犀利評論褒貶互見,充分呈現臺灣的自由民主。賴總統說,「我們深知彼此的立場有所不同,但始終願意包容彼此;我們深知彼此的意見有所歧異,但始終願意攜手前進,從而凝聚成為今天中華民國臺灣的樣貌。」然而臺灣真是如此嗎?有些時候,確實如此;有些時候,完全不是。只要碰觸到敏感的政治議題,特別是攸關政黨版圖消長的選舉攻防,包容就變成臺灣社會的稀有元素,族群對峙氛圍高漲。偏偏臺灣每兩年就有選舉,周而復始的撕裂社會和諧。賴總統期許,「無論我們主張什麼政治立場,國家利益永遠高於政黨利益,政黨利益永遠
明年度中央政府總預算歲入、歲出超過三兆元,但校舍整建預算僅三十七點五億元,媒體質疑老舊校舍整建預算不足。對此,行政院卻表示,國中小學校舍整建是地方自治事項,權責在地方,中央會儘量予以協助。老舊校舍整建預算不足不是新議題,過去就有許多縣政府表示,轄區內老舊校舍眾多,教育部補助款緩不濟急,建議行政院持續以專案進行補助,以確保校舍安全無虞。教育部也允諾,將向行政院提出改善老舊校舍的專案計畫,但專案計畫的款項到位了嗎?有包含在明年度中央政府總預算中嗎?依權責劃分,國中小學校舍整建是地方自治項目,理應由地方買單,但現行財政收支劃分制度,稅源豐厚的稅大都屬國稅,地方稅收除了幾個工商大都市外
經濟部日前決議產業電價調漲百分之十四,包括大型醫院在內;而民生內需及景氣衰退產業凍漲或減半調漲,包括菸草製造業獲減半調漲百分之七,引發醫界及公益組織反彈,質疑「救命的比不上賣菸的」,民眾譁然。兩天後行政院長卓榮泰表示「原則上不增加醫療院所負擔」,用白話文說就是,醫療院所電費凍漲。電價調漲的事主台電公司指出,各業別調幅是按電價審議會決議的一致性原則,盼外界「勿過度解讀」。不過,前陣子剛好颱風來襲,人們看到醫護人員不畏風雨出勤;也看到醫院維生系統需全日開著,手術室空調也有維持低溫的必要性,此時醫院電費漲價,自然予人在政策制訂及議決時,欠缺同理心考量的印象。相對於醫護照護民眾健康的用
上週山陀兒颱風來襲時,臺灣南北接連發生兩起醫院火災,其中屏東安泰醫院火災釀成九死。而十多年來,臺灣的醫院嚴重火警多達數十起,光是新營醫院北門分院、臺北醫院護理之家、屏東安泰醫院三起,就造成三十一死。原本以生命安全為首要考量的醫院,卻屢屢發生重大安全事故,造成生命的消逝,豈不應全面檢討?臺灣醫療相當進步,但醫院的防災管理、應變韌性卻未相應發展,甚至往往被邊緣化,更值得深刻探討,從管理與制度改善。醫院設備、儀器多且複雜,都需要用電,卻有不少醫院建築老舊、機電設備維護不佳,甚至未符合建築消防法規。醫院是公共場所,但隔間多、死角多。就連最常見的病人、家屬使用電器,都存在風險,如何管理?
山陀兒颱風本週襲臺,因其路徑多變,移動緩慢,全臺各地連放兩天至四天不等的颱風假。突如其來的放假,挑戰社會的應變能力,而對學校來說,授課進度落後,如何因應即將舉行的段考,更讓親師生傷透腦筋。颱風假的目的是預防災害、確保生命安全,只是臺灣地形複雜,即使同一縣市,颱風影響可能都有很大差異。這次颱風假引發討論,就是多數地方風雨不大,社會運轉機能卻因放假而陡降。事實上,過去局部區域遇豪大雨,地方政府通常採災區停班停課的作法;因應颱風,也可採類似彈性務實的方式,既顧及安全,又不影響社會運作。這次颱風假,有學校自主啟動線上教學,也有教師超前部署預先指派作業,希望學生學習不中斷。但多數學校仍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