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

尋找畫裡故事
窗邊女孩 用單調色彩細膩呈現畫面

文‧圖片提供/陳嘉音 (2024/5/18)

路易—利奧波德‧布瓦伊〈窗邊女孩〉。/英國倫敦國家畫廊藏

 路易—利奧波德‧布瓦伊是法國畫家。根據布瓦伊自傳,他是自學成才。他在巴黎以描繪小巧精緻的畫像及法國中產階級生活的風俗畫聞名。

 十八世紀末法國大革命爆發後,布瓦伊開始繪製富有視覺陷阱的畫作。例如他繪製了一系列以桌面為主題的作品,在畫中可以看到桌面上散布他畫的紙牌和硬幣等物品,逼真得讓人想伸手撿起它們。

營造版畫效果

 一個年輕女子側坐在窗臺上,她身穿白色絲綢洋裝,和頭上的帽子搭配成套。當我們看著畫中女子,很難不和她的目光交會。在她周圍的物件有一些比較日常,例如籠中的鳥、缸裡的金魚,或一捆掛在牆上的胡蘿蔔。但其他東西就不那麼稀鬆平常了,女子身旁有一支展開的伸縮望遠鏡,左前方也架了一支望遠鏡,背景裡有個小男孩正手扶著它看向窗外。仔細觀察還會發現,女子手裡也拿著一支歌劇用望遠鏡;她就像暫停原本用望遠鏡看東西的動作,轉而看向觀畫者。布瓦伊讓女子的目光引領觀畫者入畫,再從畫中觀察細節。

 這幅〈窗邊女孩〉幾乎是以黑、白和灰色調繪製而成。它唯一且非常重要的色彩區域,是黑白畫面周圍的藍色邊框。藍色邊框既是作品的一部分,也讓作品顯現「畫中畫」的效果;布瓦伊想營造「一幅版畫」的錯覺,因此觀畫者看到的是一幅假裝成版畫的畫作。

 「藍色邊框」是模仿十八世紀末版畫的藍色紙托。十八世紀末,版畫非常受歡迎,那些成為收藏品的版畫,和〈窗邊女孩〉想呈現的一樣,被貼在藍色紙托上,以便掛在牆壁展示。布瓦伊為了「說服」觀畫者的眼睛,他在左下角的簽名,幾乎像從字盒中取出字母般將他的名字「印刷」出來,彷彿在印刷工作室裡印刷的文字。

布瓦伊在畫作左下角的簽名。

 
展現高超畫技

 僅用黑白灰階作畫,是畫家為自己設定的大挑戰。布瓦伊這樣無非是在展現他的畫技,用簡化的調色板調和出豐富層次的灰階,畫出許多不同的物件。我們可以從畫中感受到布料的質感和垂墜感,看到金屬和玻璃的反射表面。其中特別難畫的是窗臺右側的魚缸,盛了水的魚缸有兩種不同的半透明表面(水和玻璃),而一切只能使用黑和白調色,布瓦伊卻戰勝了這個難題。

 運用黑白的「灰彩畫」已經有數百年歷史,它的名字源於法語中的「灰色」,而這項技術可以追溯到文藝復興時期,甚至更早。文藝復興時期的藝術家也曾著迷於繪製「欺騙觀眾以為它是真實雕塑物品」的畫作。

布瓦伊細膩描繪窗臺上的物件。

發揚時代特點

 隨著法國革命到來,法國藝術界被顛覆,一切變得不同。藝術不再是國王和貴族的專利,偉大的繪畫不再是那些描繪建國或寓言故事的宏偉歷史畫。荷蘭十七世紀的風俗畫是當時藝術市場非常昂貴的作品,人們非常喜愛這些小巧的,高度精細的繪畫。它們具有豐富的細節,可以仔細觀察並從中獲得樂趣。布瓦伊充分利用他所處的時代,將細膩的風俗畫和擬態版畫結合,變成一幅傑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