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

古樂大百科
古鋼琴 重現作曲時代溫柔絮語

文‧圖片提供/楊子毓(維也納音樂暨表演藝術大學古樂系講師)
(2024/4/6)

史坦款式的琴,鍵盤下方有兩個膝踏板。

 

 學過鋼琴或看過別人彈鋼琴的你是否覺得奇怪:為什麼彈琴時幾乎都只使用鍵盤偏中間的音,為什麼大多數作曲家不會用很高或很低的音作曲呢?

 我們現在彈的曲子大部分是二十世紀前的作品,而那時鋼琴音域比較窄,的確用不到極高或極低音域的琴鍵。簡單來說,鋼琴就像車子,結構和功能不斷演變;今日有黑亮烤漆,八十八鍵,三個踏板,音色穿透力能滿足大型音樂廳的鋼琴在二十世紀才逐漸發展成形。

土耳其音樂的鈴鐺部分。

琴槌擊弦鍵盤樂器

 歷史上發現最早有關鍵盤樂器的文獻,成書時間是西元一百年左右,而以巴赫活躍的十八世紀前葉的德國舉例,當時流行的鍵盤樂器有管風琴、大鍵琴和小鍵琴等,每種樂器的發聲原理、結構不同。鋼琴類樂器的原理是「琴鍵帶動琴槌擊弦」,可想成是加了鍵盤的揚琴,按下每個琴鍵都會牽動一個琴槌擊弦。現在說的「古鋼琴」,通常泛指各類十八到十九世紀發聲原理為琴槌擊弦的鍵盤樂器。

 古鋼琴(Fortepiano)雖然在巴赫的年代就誕生了,但功能沒比當時已發展純熟的其他樂器完善,所以巴赫並不愛這個新發明。古鋼琴除了能用觸鍵力道和速度製造明顯的音量變化,還加上各種變化音色的踏板,使音樂能表達和詮釋的豐富許多。

娜涅製作的琴上方的裝飾及機械。

古鋼琴的黃金年代

 十八世紀末,古鋼琴逐漸成為歐洲主流鍵盤樂器。莫札特身為歐洲樂壇巨星,使用的樂器都是當時最先進的發明,他在德國南部奧古斯堡的〈給三架鋼琴的協奏曲〉音樂會上,使用當地製琴師安德烈亞斯‧史坦製造的三架同款式的琴。史坦不但贊助樂器,更在音樂會籌辦上大大幫助莫札特,算是音樂史上「明星代言」的有名事跡。

 十九世紀初的維也納是古鋼琴百花齊放之地。史坦移居維也納後,他的兒子安德烈和女兒娜涅都成為獨當一面的製琴師。娜涅以「鋼琴產業女企業家」活躍於當時,她製作的琴更受到貝多芬喜愛。

 當時歐洲各地也存在不同種類的琴:英國流行音色渾厚的演奏琴與外觀像桌子,適合家用的長方形鋼琴;法國音樂家喜愛音色華麗又清澈,殘響豐富的琴。多數樂器配有延音及柔音踏板(原理和現代平臺鋼琴的左右踏板一樣),較豪華的樂器更有四到六個踏板,包括不同層次的柔音踏板、「低音管」及「土耳其音樂」。

 「低音管」踏板踩下時,一個下緣包紙或皮革的橫槓會壓在弦上,聲音跟用手把紙輕壓在弦上類似,適合用於有節奏感或進行曲效果的低音。

 「土耳其音樂」則由腳踏車鈴鐺和鼓棒組成,踩下時產生樂隊大鼓和三角鐵齊奏的音效。當時的樂器並無既定標準,製琴師將創意與智慧用於每個新作品。

使用古鋼琴錄製協奏曲。

感受作曲時代氛圍

 現代鋼琴是二十世紀的產物,意即這之前的音樂都是寫給古鋼琴演奏;使用和曲子同時代的樂器,更能理解及感受作曲家想傳達的氣氛與內容。相較於富有歌唱性音色的現代鋼琴,古鋼琴的音色較柔美靈巧,以絮語、娓娓道來的口吻說故事,和聲樂、弦樂、管樂的融合度也較佳。彈奏古鋼琴需要的技術,如出力方式、和弦音量平衡、踏板等都和現代鋼琴不同。用心探索古鋼琴創造的可能性,就能發掘它獨一無二的魅力。

這裡聆聽作者演奏史坦款式的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