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的悅讀
方寸間的文字遊戲

在銅、木材、石頭等印材上刻文字的藝術,被稱為「篆刻」,已經有超過三千年的歷史。新莽時期(西元九年至二三年)明定篆文為刻字時使用的文字,並為後世沿用,於是有「篆刻」這個名稱。
篆刻完成的作品稱為「璽」、「印」、「印章」等(現今通稱印章),自古以來即運用在官方文件、往來書信、買賣契約、書畫作品等正式文書上,作為信用證明。到了現代,印章仍非常重要,學校要在獎狀、畢業證書上蓋章,新郎新娘要在結婚證書上蓋章,去銀行開戶也需要印章。
印章不僅實用,也具有審美價值。優秀的篆刻作品不僅有文字美感,還能結合形式、意涵與神態,表現獨特的藝術魅力。因此,篆刻跟書法、國畫一樣,被視為一門重要的藝術。
假設要刻一方印文是「觀星」的印章,送給愛看星星的朋友,必須明白印文的意涵?浼?浼觀賞星辰;並在接下來的刻章步驟中,設法傳達這個意涵,觸動觀者,使其心生感動。
首先要決定陽刻還是陰刻。前者是在印面上挖掉「觀星」的其他部分;後者則是在印面上挖出「觀星」,保留其他部分。陽刻的線條凸出,陰刻留紅較多,各自給人不一樣的視覺衝擊。
接著是字體的選擇。大致說來,漢字演變是由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隸書、行書、草書到楷書,刻「觀星」可以從以上字體中選擇。雖然名為「篆」刻,未必要使用篆文,只要能達到你想要的藝術目的即可。
以甲骨文為例,「觀」的甲骨文就像一隻眉毛明顯且有大眼睛的鳥,很像我們熟知的貓頭鷹;「星」則是由代表誕生的符號,被幾顆代表星星的圓點圍繞所組成。若使用甲骨文刻「觀星」,成品就會像一隻貓頭鷹瞪大眼睛在觀看繁星。
這方用甲骨文構成的印,既有文字的意涵,也富有圖畫的觀賞性和故事性,充分展現漢字作為形象文字或視覺文字的特質。觀者看到這樣充滿自然風味的印,不免回想自己某個夜晚走向闊野,仰望星空的經驗,進而產生共鳴,得到感動。
除了甲骨文,其他字體也具備各自的特色,給人不一樣的感受。
字的安排,也就是「章法」,指的是如何把字擺在印面的小框框裡。「觀星」兩字可以左右各占一半,一大一小,或一上一下,或一個站一個躺,字歪歪的也沒關係,甚至可以變動文字筆畫的長短和形狀。比如上述「觀」字中鳥的眼睛可以微睜,也可以瞪得大大的;「星」字中的星星,可以刻成圓形、方形或不規則形。
以上過程,像不像玩拆解、組合、變動文字的遊戲?要在小小的印面上操作,仍需要想像力、創意和練習。
遊戲還沒有結束,接下來是拿筆(通常是毛筆)寫下你在上個步驟設計好的印文,轉印到印面上,再用篆刻刀刻出來。雖然已經有設計好的線條,但是刀法會賦予線條不一樣的樣貌,呈現特別的個性。比如一條完整的細線和一條斷斷續續的細線,或一道寬寬的粗線和一道有許多缺口的粗線,給人的印象都不相同。
刻好印文,印章的邊框也要處理。要保持完整,還是挖幾個缺口,甚至去掉四個角其中一個,不同做法會創造不同效果。
篆刻作品雖然不能稱為畫,卻有用文字作一幅在框框裡的小畫味道,就像上美勞課刻橡皮章,把刻的圖案換成文字,就像篆刻了。
但那只是像篆刻。篆刻藝術的重要特質之一,在於文字的採用和修飾,有文字學上的根據和美學的思考,運用創意之餘仍要與傳統精神結合,彷彿三千年來的篆刻精靈和你合作,完成一件別出心裁,又具有創新神采的精緻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