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長中逐漸明白的事

我有兩本畫冊,一本封面底色是淺棕色,上面被我用各種色筆畫滿塗鴉,是我孩童時期的畫冊;另一本是素黑色封面,除了用白色筆寫上幾個英文字母,無任何點綴,是我中年級後的畫冊。
淺棕色畫冊裡的塗鴉,景物天馬行空,形狀、顏色、大小或比例都十分怪異;黑色畫冊收的作品多為景物素描,畫風寫實,每幅都是我耗費多時完成,近乎完美之作。
學校舉辦學生美術展,可以將自己從小到大的作品展出。我只敢示出黑色畫冊,不願展示淺棕色畫冊,我認為它是我的「黑歷史」,是失敗之作,一直被我藏在書櫃中,鮮少翻閱。
某個午後時光,我再次翻開淺棕色畫冊,靜心看當時如鬼畫符的畫作,腦海浮現幼時的回憶。「媽媽,你看我畫的,這隻綠色的大象飛到雲朵上面!」「哇,好可愛的大象,你真厲害!」「我最喜歡畫畫了!」當時的我多麼隨心所欲,多麼快樂!
我赫然發現,淺色畫冊收藏了我創作時的快樂回憶!比起黑色畫冊裡每一幅費盡心思,經過一次次修改,只為完成更完美的畫作,我更懷念幼時快樂塗鴉的時光。曾幾何時,畫畫變成為「追求完美」而畫,而非真心沉浸作畫的樂趣,令我感慨萬分。
畫得完美又如何,我有帶著笑容完成嗎?若能愉悅自在作畫,畫得不好又如何?在追求畫作完美的過程中,我逐漸迷失方向,失去了享受作畫的歡愉。看著一幅幅稚氣樸拙的幼年塗鴉,我頓悟,能夠隨心自在,畫得快樂,比畫得好不好更重要。
成長的過程中,我們不免因過度追求完美,步步偏離初心,陷入迷惘;冷靜下來思考,尋回最初的自我,才能享受生命的美好。